《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3.doc《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积极体验京剧唱腔, 感受老生行当的特点。主动学习、乐于探究老生行当的演唱, 并产
生想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并体验“通过学唱、听辨、聆听、口传心授等” ,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 。
2、通过口传心授来掌握学习京剧唱腔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跟随伴奏录音演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
2、认识京剧的场面,能够听辨其主要乐器音色。
教学重点:
学唱《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前半段。
教学难点:
能偶根据《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段唱腔的需要,唱会板眼速度、尖团字、上口字的发音、老
生唱腔的基本韵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造---课前播放以《三家店》剧照为背景的京剧曲牌“万家欢” 。
1、师: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发展起来的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剧种之一,京剧担任的角色
叫行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段京剧唱腔,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判断下这几段唱腔都是哪些行当?
2、师生交流生行(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尽快熟悉课堂将要讲的内容。从而诱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与交流 ---学唱京剧《儿行千里母担忧》前半段以及了解京剧的场面。
1、播放《儿行千里母担忧》 。
师生共同唱出段中的 “上口音”和尖字;将(ziang)身儿来至大街(tin)口,尊一声(shen)
过往宾朋(pong)听(tin)从头:一不是响马并(bin)贼(ze)寇:二不是歹人(那)把城(chen)偷;杨林与我(now)来争(zen)(呐)斗;因此上发配到登(den)州。
1)读准标注了拼音的字。
2)整体朗读唱词。
(设计意图:京剧的唱腔因字行腔,字正才能腔圆,念准字是基础,而尖团字和普通话发音咬字不一样的,在学唱之前一定要把这些字读准,才能学唱,所以让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
提前关注这些字,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 )
2、人物介绍。
1)《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京剧《三家店》中秦琼的一段唱腔。讲述是秦琼自二贤庄回家途
中,投宿皂角林,被疑为响马,争斗中,失手伤人,发配登州。路途之中思念亲朋好友所唱。
2)秦琼---字叔宝。唐初著名大将,曾追随汉高祖刘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共称为传统门神。
3、发声练习。
1)、波浪音。
师:在学唱之前,我们先做一组发声
《儿行千里母担忧》教案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