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 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三、检查预习: 1. 了解作者。1、严春友,男, 1959 年 5月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974 年在本村初中毕业。 1979 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3 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跟随杨寿堪先生学习西方哲学, 1986 年获哲学硕士学位。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工作。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论著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精神之谜》《敬畏自然》等。其中“大自然的智慧”一文入选 199 8 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1991 年 4月 5日。 2. 给下列字注音: 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四、整体感知: ,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 “敬畏”。 2.“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明确:“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 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 明确: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点明观点的是最后一段。五、深入探究: “敬畏自然”的依据是什么?下面我们速读课文 2-1 0 段,读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课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 人类与自然相比: 比智慧:相形见绌说作用:认识工具论关系:宇宙处处有弟兄 “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其他部分是我们的弟兄,与我们是平等的;人和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结晶,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再读: 怀着敬畏之情再读作者的观点。(阐述观点,有理有据,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不能脱离文本。教师归纳: ⑴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⑵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六、欣赏语言。过渡: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它兼有议论文和散文语言的特点。这样的文章如何品味
敬畏自然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