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词语调查一、调查人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及成长地二、调查地点市(县) 乡(镇)与市(县)中心的方位及距离三、调查要求(一)被调查对象年龄最好在 60 岁以上,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也可以在小学以下) ,长期生活于本土, 熟知本地方言。可以调查 3-5 人,也可以更多,以充分记录方言词汇。要记录被调查人的背景材料: 被调查人 1 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 2 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 3 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 4 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被调查人 5 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背景(二)调查方法 1 、按照普方对照的要求将调查到的词语填入相应的位置 2 、对于不会写的方言字可以先用拼音标注,或用同音字代替,或者画方框再加说明,如阜阳话说“一càn 正南”,可以记为“一càn 正南”,或“一灿正南”“或一□càn 正南”。还有阜阳话呕吐叫“干哕”,可能一时不会写“哕”,先把音记下来“ yuě”。 3、每一类词语下方都留有一定的空格是作备用的, 以记录未被列入普通话词语而方言中确实存在的并带有方言特色的词语。 4 、在调查的同时,顺带调查方言俗语及特殊的方言句法。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方言》季刊 1981 年第 3 期曾刊登语言研究所方言组的《方言调查词汇表》(下称第一表), 1989 年第 2 期又刊登了丁声树先生的《方言调查词汇手册》(下称手册) 。第一表是语言研究所方言组 1958 年为调查河北省方言而编写的。这是一份详细的方言调查词汇表, 每个条目都提供了一些方言的参考说法。方言研究室经过多年的使用,觉得这个表格所包含的条目数量适中,对很多地点方言(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方言)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推荐给广大的方言工作者。手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55 年8 月初次印行, 后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通称“黄皮书”, 但今已绝版。手册共 18 部分,1— 17 是词汇, 只有 300 来条;18 是若干语法调查例句。我们希望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调查, 把这些条目和例句作为最必要的, 也是最起码的调查项目, 以方便于将来全国范围内的汉语方言比较研究。后来, 方言研究室在承担“七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方言重点调查”的时候,又在第一表的基础上制定了《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详表》(下称第二表) ,供课题组内部使用, 一直没有公开发表过。 1991 年起, 方言研究室承担了“八五”社科基金项目, 组织编纂《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 42 种分卷本和综合本) 。其中分卷本的地点方言多数分布于方言复杂的南方地区。我们为此制定了《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 作为分卷本地点方言词目调查和词典编写的主要参考条目。这个词汇表包含了手册的全部词汇条目,收入了第一表和第二表的主要条目,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条目,包括一些口语里常用的短语和语法结构,使之更加适合于南北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同时取消了第一表和第二表每个条目之后的参考说法,增加了一些提示性的说明文字。为了后来编写综合本工作的方便,条目之前按照类别编了五位码,前两位表示大类,第三位表示小类,最后两位表示小类里的条目顺序。例如“ 01101*" 太阳”表示壹*" 天文( 1 )日、月、星的第一条;“ 22302*" 搭茬儿”表示贰拾贰*" 动作(3) 语言动作的第二条。其他可以依次类推。这个词汇表的油印本近些年在很多地方流传,不时有来函来电向《方言》编辑部或方言研究室询问索取。现应读者要求,方言研究室资料室对原来的词汇表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正和改动,删去了编码, 定名为《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在这里发表,供方言工作者参考。使用时请根据所调查的地点方言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删减或增补。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欢迎通过《方言》编辑部或直接告诉我们。——方言研究室资料室目录壹天文 7 拾陆日常生活 18 贰地理 7 拾柒讼事 19 叁时令*" 时间 8 拾捌交际 19 肆农业 8 拾玖商业交通 20 伍植物 9 贰拾文化教育 20 陆动物 10 贰拾壹文体活动 21 柒房舍 11 贰拾贰动作 22 捌器具用品 12 贰拾叁位置 22 玖称谓 13 贰拾肆代词等 23 拾亲属 13 贰拾伍形容词 23 拾壹身体 14 贰拾陆副词介词等 24 拾贰疾病医疗 15 贰拾柒量词 24 拾叁衣服穿戴 16 贰拾捌附加成分等 25 拾肆饮食 16 贰拾玖数字等 26 拾伍红白大事 18 普通话方言壹天文(1) 日、月、星太阳太阳地儿( 太阳照到的地方) 向阳背阴日蚀日晕阳光月亮月亮地儿( 月亮照到的地方) 月蚀月晕星星北斗星启明星银河流星( 名词) 彗星普通话方言(2) 风、云、雷、雨风( 列举当地风名) 大风狂风台风小风旋风顶风顺风刮风风停
方言词汇调查条目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