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西方传教士接踵而来,将西方文化带入了有着古老文化传统的中国,利玛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不断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 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教策略,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教成绩。这些传教策略不仅吸引了一批中国人皈依基督教,而且造成了中西文化的第一次实质性接触。就这一点来说,利玛窦确实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利玛窦的传教策略也为基督教在华的长期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对此学术界并没有充分重视,而这正是本文的论述重点。本文将利玛窦的传教策略概括为四个方面,生活方式的儒化jf包括习华言、着儒服、行儒礼、钻儒经、游儒林、讲学术等J基督教教义的儒化;(包括用儒学中的“天?‘上帝”,来解释基督教中的“God”,用儒学中的“仁”来解释基督教中的“爱”等,利用西方自然科技,包括绘制世界地图、翻译科技著作、制定西式历法等,、反对佛教,包括批判佛学思想的虚无、荒诞,批判佛教僧侣的生活腐化等。本文的宗旨即在于对这些传教策略所引起的效应做全面、系统的考察,力图真实地再现当时基督教在华传播在社会各个方面所引起的震动。(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详细地论述了上述四个传教策略在社会上所引起的方方面面的效应。广7。第二章论述了生活方式儒化所带来的效应。(笔者以为,利玛窦等传教士通过着儒服、行儒礼、钻儒经等活动获得了儒学士大夫阶层的认同与好感,进而吸引了徐光启等一些地位颇高的士大夫入教。但同时利玛窦的这些活动也使得本就自视甚高的儒家士大夫对儒学的优越性更加自负,认为天下除孔孟陆朱外别无他学,从而使基督教文化被儒学社会所接受的难度更加增大了J Y/ 第三章论述了基督教教义儒化所带来的效应。f笔者以为,利玛窦通过将基督教思想合儒,使基督教披上了中国式的外衣,使中国人接受起来更加亲切, 避免了一种新学说出现所带来的猜疑和距离感,同时也避免了儒家士大夫接受基督教时要改变原来信仰的困难以及因为改信基督教和公开为基督教辩护而断送政治前程的危险,从而吸引了一批士人加入基督教。但另一方面,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这种表面的比附势必会引发许多内在的矛盾,带来对基督教在华发展不利的后果和影响,这主要有三个方面:造成了信徒的“儒学中心论”的基督教教义观;给中国士大夫中的反对派提供了口实;给基督教内部种下了争执和不和的种子,从而遗祸在华传教事业。/,7 第四章论述了利用西方自然科技作为传教手段带来的效应√笔者以为,利玛窦等传教士凭借自身精湛的历法、天文、地理、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获得了封建皇帝、官员的尊敬和垂青,使传教士在中国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得以在中国立足,从而有机会传播基督教。利玛窦这一策略的目的当然是要扩大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但事实却以康熙大帝的禁教而告结束。同时,作为传教手段的西方自然科技却成了这段轰轰烈烈的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真正留给中国的东西,这种目的与手段的颠倒,恐怕也是利玛窦始料未及的。、“第五章论述了反对佛教所带来的效应。I笔者以为,利玛窦的反佛活动固然引起了一部分反感当时佛教界腐糜、空诞的士人的共鸣,但支持利玛窦的反佛活动并不意味着他们已转入基督教阵营了。同时,利玛窦的反佛活动不仅引起了佛教徒的反对,也引起了许多好佛的士大夫的反对。前者是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宗教,后者是政治的把持者,二者联合起来必然会使基督教在华的发展遭受重大打击。厂。总而言之,利玛窦传教策略所带来的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基督教在华发展的,一是不利于基督教在华发展的。文章在结语部分对此做了总结和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L希望本文对这些寨略及效应的考察能多多少少对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J7 / 关键词:利玛窦传教策略效应彩 Abstract Inthelate 16th century and early 17th century many western priests came to them the western culture alsocame tothislong civilized oldcountry. Among them Matteo Ricei was one of decided aseries ofpreaching tactics according to China’S circumstances and made great preaching achievements,which not only brought many aChineseChristian but thefirst real contact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western
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