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谜:
小老鼠进书箱 (打一四字成语)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鲁迅《祝福》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
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云南解放前夕卢汉准备起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逭(huàn,逃,避)”。
还是这八个字,卢汉命译码员将电文稍加调整,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民主人士的性命。到底卢汉命译码员如何调整呢?
“罪无可逭,情有可原”
改换句式
结论:文字与意味有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
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 放弃
文字一增一减 意味不同。
启发:文字的好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而不是简繁;看似平淡的语句,也会含有丰富的意思。
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鲁迅《秋夜》开篇的句子:
“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改成“在我家的后园,可以
看到墙外有两株枣树。”
例一
一次,欧阳修和朋友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匹脱缰的奔马踏死一只狗。你认为下面哪种表述较好。
1、逸马杀犬于道 。
2、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毙之。
总结:1、视点不同:第一句以马为主角,第二 句以犬为主角。
2、“道”不及“通衢”具体,“杀”不及“蹄而毙之”准确、精彩。
例二
题李凝幽居
贾岛(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推”和“敲”的故事
朱光潜的观点:
一、“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寂静,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二、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也就是说,“僧敲月下门”,“敲”的应是自家之门。
启发:不同的字有时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意境,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结论: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清·沈德潜
拓展训练:炼字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思考:
B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玉楼春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 )。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A、浓 B、闹
B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品味妙语
大胆想象:
1、诗人所处环境:
2、诗中人物的活动:
3、诗中人的情趣: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品茶、赏月
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明确: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
美人——“柳腰桃面”“王嫱、西施”
才
咬文嚼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