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前路手术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摘要
目的:回顾性探讨颈椎病前路手术适应症和疗效。方法:通过总结104例颈椎病前路手术,对其诊断、分型进行了梳理,其中根型13例,髓型37例,混合型56例。皆采用前路环锯法切除椎间盘+课件共有35页
手术方法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手术方法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手术方法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5页
手术方法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结果
本组104例手术,2例因取髂骨时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术后产生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减退,其他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植入骨术后随访均取得骨性融合,无划脱和移位情况。按Odom法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无颈部疾病相关主诉,能完成日常工作;良:有间歇性不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中:自觉症状有改善,但日常活动仍受限;差:与术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优13例,良69例,中23例,差0例。%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结果
2003年初以后我们对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了仔细的对比性随访,时间4个月~2年,共随访67例。从恢复程度上看:下肢及躯干优于上肢;运动障碍的恢复优于感觉;近端的恢复优于远端;痛觉的恢复优于麻木;出现的病理反射很难恢复。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陈**男性,39岁C34C45C56椎间盘突出,根髓混合型。2005年12月手术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刘* 女性36岁,C34C45突出 根型,2006年1月手术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刘**女性,47岁,C45、C56突出 髓型。2006年2月手术,根髓混合型。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彭**男性,49岁, C45、C56突出,髓型,2006年3月手术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濮**,男性,49岁,根髓混合型。2006年2月手术
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曾**,男性,髓型。2006年2月手术,有脊髓变性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35页
典型病例
赵**,男性,54岁,根型,2006年3月手术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35页
讨论---前路手术的优点
可直接切除椎间盘、骨赘等前方致压物,而与从后路切除致压物相比,其难度和危险性要小得多。
通过椎间融合可有效地恢复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对于椎间盘源性的颈椎病更是一个直接的理由;
手术取仰卧位更容易监护和护理;
手术出血很少;
由于以上优点,前路手术已成为髓型颈椎病首选术式,而后路手术现在已降为前路手术的补充手段。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35页
讨论--前路手术的适应症
前路手术的适应症呈逐渐扩大的趋势,除髓型颈椎病外,用于治疗颈椎不稳、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国内报道的文献已经较多
本文的主要适应症:髓型 髓根混合型
有选择性的开展单纯根型颈椎病
不主张预防性手术
应进行预防性指导
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35页
讨论---选择手术的三要素
手术适应症取决于诊断,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必须同时具备同源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征
效果和风险的的评估
是否存在手术禁忌症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35页
讨论---如何避免有关手术并发症的体会
沿解剖间隙分离
直视下的操作
熟悉重要结构的解剖
术前对椎体前后径的准确测量
手感的体会
度的掌握(主要指不能为了更充分减压而造成颈髓的损伤)
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诊断是否正确
手术方式的选择
技术因素的影响
手术时机的把握
病变范围和程度
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疗效分析---几种恢复的类型
无反映型(术后症状既不缓解也不加重)
一过性反映型(术后在短期内缓解明显,随后出现症状反弹或恢复不全)
即刻反映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并持续改善)
延迟反映型(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延迟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改善)
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疗效分析---判断标准
Odom法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无颈部疾病相关主诉,能完成日常工作;良:有间歇性不适但对工作无明显影响;中:自觉症状有改善,但日常活动仍受限;差:与术前相比无改善,甚至加重
国内:殷华符、张之虎疗效标准,优: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半月后恢复工作;良: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可从事原工作;进步:症状及体征好转能从事轻工作;差:症状及体征无好转只能从事轻工作或丧失工作能力
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35页
疗效分析—我们的探索
从个体的手术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进行对比(发病时间、确诊间期、术前时间、脊髓受压程度、受压分区、恢复顺序等)
能否将其指标予以量化评分
初步的粗糙
颈椎病前路手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