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佛教的婚姻观.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佛教的婚姻观(深度剖析) 佛教的婚姻观, 简明的说就是佛教对婚姻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 ●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 ●婚姻源自爱欲心; ●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爱欲源自“我见”,其过患是无休止的轮回。 1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依佛法的观点, 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 累世的会聚因缘, 以及业力的牵引, 导致今生男女两人遇合, 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这中间, 有其必然的因果关联。一对美满的家庭如此, 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谓“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婚姻的美满与痛苦, 来自各人前世与今生的行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也非他人强加。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过去、现在、将来的行为负责。同时, 佛教也教导人们要遵从所在国家的法律、道德, 保持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从这个观点出发,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问:常听佛教中讲业力,请问什么是业?什么是业力? 答:业, 即行为或造作之义, 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 都叫做业, 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 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 业力: 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之力用,称为业力。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佛经说: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斯里兰卡那兰陀长老在《觉悟之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上, 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 都是其本人应得的。……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 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 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 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又如在生活中, 当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 你将得到快乐, 我们就会喜欢你。但是, 如果你不听话, 你将得不到快乐, 我们也不会喜欢你了。”这时,她教育孩子的也正是业的思想。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就是业力因果最通俗的说法。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 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为, 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如有的人一辈子小心谨慎,为人厚道,婚姻却屡遭挫折; 有的人虽然未经努力,而幸福婚姻却如影随形,得来全然不费功夫。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差异,除了三世因果说,确实很难解释得清楚。婚姻的偶然中也有其必然性。 2 、婚姻的本质问∶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答∶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婚姻建立在爱欲的基础上, 是诸因缘合和的产物, 爱欲是内因, 其它的条件均是外缘。它的本质,是“缘起性空”,虚幻不实的。即:事相上是有的,本体(自性)上则是“空”的。一般人听见“空”,便以为一无所有,空空如也的意思。其实,空是无自性义:即万物万物皆是发展、变化的,有条件的;非永恒不变、无条件的存在。不仅爱情、婚姻是有条件的, 世间万事万物均是因缘合和而成的。虽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和婚姻, 但是有条件的、因缘聚合的婚姻, 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谓: 有因有缘则诸法(事相)生, 无因无缘则诸法(事相)灭。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希望完美、希望永恒的观念, 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执着欲望,这——就是痛苦的根源。爱情的真相是什么? 大概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在爱情中的人们很容易痴迷, 相信“爱你一万年”的诺言。正如电影中的那句:“一份真爱, 如果要让我定出它的时间界限, 我希望是: 一万年。”这句话, 让许多青年男女感动得如痴如醉。但科学与实践证明, 这是不可能的, 爱情、婚姻不过是诸因缘——包括生理化学(激素)的作用结果。爱情与婚姻,并非如诗歌唱颂的那般纯洁、高尚、永恒。人们发现: 现实中长久的婚姻, 往往平淡无奇, 而那些震撼人心、离奇凄美的爱情, 则如夜空中的流星——闪亮耀眼却又短暂, 令人掬捧出无数眼泪! 3 、婚姻源自爱欲心“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 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有爱欲之心, 就会轮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脱。佛教把有意识的生命称为“有情”, 如人、狗、鬼、神等皆是, 佛教认为其组成要素: 除地、水、火、风、空外, 最重要的是要有“识”, 即有知觉与认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世尊告诸比丘: 有三因缘识来受胎, 云何为三, 于是, 母有欲意, 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 然若无外识应来报, 便不成胎, ……”这段话说明受胎,除了父母外,还要有外识(神识)前来参与才可。“神识”即现代人所说的灵魂,“神识”之所以来投胎, 驱使它的力量就是爱欲心。对普通人而言, 人生最重要的是两件事, 就是“饮食男女”。饮食是维持肉体生命的存在所必须, 而男女欲爱则是维持人类种族延续的必要活动。古人说:“饱暖思淫欲”, 在饮食

佛教的婚姻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