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尿毒症七招中医治疗尿毒症七招人们一提到尿毒症,就会联想到血液透析及肾移植。但其价格昂贵, 大多数病人难以承受, 目前在我国尚不能广泛推广。而中医治疗尿毒症已有几千年历史, 并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 治疗效果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下面介绍七种中医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一、中药内服尿毒症病程缠绵, 病机错综复杂, 并分不同阶段, 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 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 有推陈出新, 改善肾血流量, 降低尿素氮、血肌酐, 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 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 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二、穴位敷贴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沙锅里熬至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 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三、中药灌肠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 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 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 抑制蛋白分解, 同时增加肠的蠕动, 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 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 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氮等毒性物质的升高。四、脐疗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 皮下无脂肪组织, 脐下腹膜血管丰富。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 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驱除病邪, 促进机体康复。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 敷于脐部, 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 发挥药物的作用, 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五、药浴一般多选用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它借助药浴水的温热效应, 将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 由于体表皮肤温度升高,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促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 使毒物随汗液排泄增多, 故可使已经受损伤的肾脏有机会自行恢复, 尿量增多, 水肿消退, 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研究表明, 麻黄能改善肾血流量, 红花能改善循环功能,而起到利尿作用。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出,水肿消退,尿素氮、肌酐得以排出体外
中医治疗尿毒症七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