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爱弥儿》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爱弥儿》读后感.docx1
《爱弥儿》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弥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弥儿》读尝到因为车子启动、停下带来的不平衡,到时我不说他也会自动坐下。今天如果我强制让他坐着下次他还是要站起来,也许那时真正的危险还大一些。我默认了他的决定,自己往他那里靠一些,万一刹车也可以意思意思抓他一把。静下来时我猛然醒悟到 “自然教育”不就是这样吗?这不就是卢梭在《爱弥儿》里面的一个教育观点吗?
4
  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相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广义的自然教育涉及卢梭的整个教育分期: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卢梭的教育方法便是配合这四个发展阶段而实施。这个过程就是广义自然教育过程。其中0—12岁的教育才是卢梭狭义的自然教育。这时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自然在说话,亦是一种消极教育。
  消极教育,不是对教育失去信心,也不是对教育不负责任,更不是向着错误的教育方向,而是有的时候当看着孩子在犯错误或者在违反理想的规则做事情,教师不积极地马上采取制止策略,而是在边上留意着他的进展,让他体验到错误带来的麻烦,用自己的亲身体检发现自己的错误。到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稍微的点拨,教育的效果就很自然的达到了,而且不用担心学生会屡教不改。看似消极的背后是“不教育,让自然说话”的魅力!看来卢梭的放任不是放纵,颇有点“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和谐美感。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育,是为了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此,自我教育是“消极教育”的目的之一。
6
  也不禁想到中国的优良传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个苦是什么苦?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各种各样培训班的苦?不,悬梁刺股、培训都只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已。这个苦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去品尝错误带来的苦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只是知道告诉孩子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或者发现孩子即将要犯错误的时候马上制止,学生连吃“苦”的机会都没有!换来的是孩子在家长、老师背后偷偷犯错,换来的只是我们大人口边的“屡教不改”。这原来不是孩子的错,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知道错是什么!书本往后看果然有卢梭的这样一段话“我非但不小心谨慎地预防爱弥儿受伤,相反,他要是一点伤都不受,不尝一点痛苦就长大的话,我反而会感到苦恼不已。遭受痛苦,是他应该学习的第一要事,也是他最需知道之事。孩子们之所以柔弱,似乎正是因为要他们遭受这些没有危险的重要教训”,我为自己能在实际教学生中找到卢梭思想的真谛而感到高兴。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理解是不是卢梭的真正理念,但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到充实,《爱弥儿》为我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让我对教育有了更自然、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在孩子的错误面前有了自然的心态。
  此后,稍有空闲,我就手捧《爱弥儿》,似乎每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一个从事教育的人,对于一个想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家长来说《爱弥儿》是一本能引起头脑风暴的书,哪怕没能都融会贯通,但都有不小的进步!当然,卢梭的“消极教育”也有些瑕疵,比如他在“消极教育”期间完全排斥智育的作用等。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可以借鉴其“消极教育”思想的积极意蕴,让“消极教育”中的有益成分为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服务。让我们呼吁更多的儿童们享受“爱弥儿式”的自由和谐教育,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6
《爱弥儿》读后感3
  就读师范的时候,在教材上看到过卢梭的《爱弥儿》。当时只是记住有这样的一本书,对于里面的内容没有去研读过。现在借教师素质年的机会,阅读了这本书,对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爱弥儿》一书轻松而严谨的语言,通俗而易懂的词句,娓娓道来,一气呵成!细细体味与卢梭大师交流的那种感觉,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哲理,感触颇多。所谓的爱弥尔只是卢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念所假想的一个教育对像。并不是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即使其中涉及到爱弥尔的许多事例,自然也是卢梭假想的。
  一、崇尚自然教育
  卢梭在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我们教育儿童绝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激增,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从小就扼杀了孩子玩闹的天性,或是逼其阅读厚厚的书本,或是替其报名兴趣班。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个5、6岁的孩子,在其家长陪伴下,学习书法、钢琴、舞蹈等等特长。他们大多都不是出于自愿,而是 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在家长和老师的

《爱弥儿》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fdlijm084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22-0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