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蜀 相》
高二语文备课组 陈 娟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和方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 顶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精品文档请下载)
(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 《三吏》、《三别》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诗歌,希望大家读清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情感。(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导:七言律诗节奏:
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诗,七言句的节拍有两种方式:
X X一X X一X X一X 2221
X X一X X一X一X X 2212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假设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
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字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泪”字因为全诗表达的是作者的可惜之情,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而可惜,为不得志的英(精品文档请下载)
雄而可惜
7、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和对他和像
他一样的英雄壮志未酬、功业未就的可惜之情
五、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谈谈标题改为“诸葛祠”好不好?
“蜀相”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刘备在四川成都立国称帝,历史上称为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所以杜甫称诸葛为“蜀相”。(精品文档请下载)
不好,本诗表达的感情是对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诸葛祠。全诗着眼点在诸葛亮这个人,不在诸葛祠这个地,假设用诸葛祠就偏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许多专家是这样理解的不过老师有不同的意见,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地或物的名称作题而其意在人的诗篇也不是没有,杜甫咏叹诸葛亮的作品中,《咏怀古迹》(其五)和《八阵图》就是,这样命题好似也没有偏离诗歌的主旨。我认为,这样命题杜甫的切入点是诸葛亮的政治身份,杜甫当时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再说,“做贤相”是杜甫的志向,可惜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所以选此角度能抒发郁闷和隐痛这个视角,诗末"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惜痛表现得极为切肤:圣主良相,假设千载难逢的一对绝配,仍然没有可以成就兴兴复汉室之大业,可知天道弄人,后世怀才不遇者之伤痛,又深了一层)。(精品文档请下载)
揣
《蜀相》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