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现象与新诗媒介重建.doc余秀华现象与新诗媒介重建近来,“余秀华诗歌热”如火如荼。余秀华诗歌中真诚而质朴的抒情, 新奇而大胆的想象, 借助网络博客、微信、电视、平媒出版等多种媒介手段,迅速扩散传播。这是诗歌美学意蕴与多媒体传播时代的共赢。回首百年新诗,“余秀华现象”正在成为 21 世纪媒介时代的一个诗歌神话。百年新诗史既是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启蒙史、救亡史、复兴史、情感史, 更是整个民族对新诗人创作的一部接受史和传播史。诗意的共鸣与媒介力量的联手,正在赢得新诗的再次复兴。先看“余秀华现象”。余秀华, 1976 年出生于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 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 肢体行动不便, 高二辍学赋闲在家。 199 5 年 19 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这段婚姻除了给她带来一个现在已经 19 岁在武汉念大学的儿子外,更多的是不幸和苦闷,现在两人并未离婚,但多年来已少有联系。她从 2009 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 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庄。迄今她已写了 2000 多首诗。《诗刊》编辑刘年在 2014 年9 月下半月刊以《在打谷场上赶鸡》为题郑重推出余秀华的 9 首诗歌, 11月 23 日微信公众号平台“读首诗再睡觉”推送她的《你没有看见我被遮蔽的部分》,引发诗坛广泛关注。 12月 15 日余秀华去北京参加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最底层的人”诗歌朗诵会, 2015 年1 月余秀华的诗《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我爱你》等爆红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1月 12 日美国俄勒冈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Morehouse College (莫尔豪斯学院)沈睿教授推出了长篇微信《余秀华:让我疼痛的诗歌》,称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莉?q 狄金森”,在微信和网络上急速传播。 2015 年1月 28 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师大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个月内出版了她的两部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三个月内行销 10 万余册。其间她接受了《人民日报》、“凤凰网”、“凤凰卫视”、《南方周末》、“新浪网”等主流媒体的访谈。 2015 年2 月以来, 余秀华又先后受邀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演讲。余秀华本人则说:“感谢网络”,“我的诗没有你们说的那么好”。[1] 2015 年4月 25 日广东增城,余秀华凭借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和王单单、胡弦一起荣获《诗刊》“ 2014 年度诗人奖”。女诗人娜夜在宣读授奖辞时认为,余秀华的组诗《在打谷场上赶鸡》,透出了与众不同的人间烟火, 她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摇摇晃晃的命运, 让她的文字如饱满粗壮的谷穗, 充满重量和力量, 饱含绝望和希望, 很好地诠释了诗歌的强大和生命的沉重。因故未能出席颁奖礼的余秀华在获奖感言中说:“感谢诗歌,感谢生活,感谢生命,感谢每一次美好的相遇。”[2] “余秀华诗歌热”是博客、微信、短信、网络自媒体创造的一个“诗歌神话”,现在看来,大多数转载还是源于对余秀华诗意的认同与共鸣。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张清华教授说:“余秀华的诗,语言表达比较有力量, 有质感, 有痛感, 文学性也不低。就算不考虑她的身体状况,她也是位不错的诗人。”[3] 媒体人魏英杰也认为,“作为一个农民诗人和脑瘫患者, 余秀华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受益于拥有几亿用户的微信等新媒介的传播, 媒体的推波助澜, 是余秀华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的重要路径。……但这不是余秀华走红的全部。关键还是大众审美偏好及其赏鉴水平。余秀华诗作一开始在社交媒介被自发传播, 表明她拥有被广泛认可的潜质。”[4] 迄今发布和出版的余秀华诗歌的主题内涵,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社会底层爱而不得的困境、乡村草根病患生存的苦难、身残志坚的励志情怀、网民情感的日常抒写。在收入两本诗集的 200 多首诗歌中, 相对来说,大约 80 首是抒写两性爱情的,占 2/5; 其次是建立在亲情基础上的乡村生活的艰辛描述,约 50 首,占 1/4; 再次是倔强个性抗争励志类的作品,约 40 多首,占 1/5; 其它日常情感的抒写约 30 余首, 约占 1/7 。阙爱与病患构成余秀华人生与诗歌的底色, 抗争与宣泄是余秀华作为当代女诗人的亮色与特色。首先,底层爱而不得的困境。在余秀华所有的情诗中,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悲剧:热烈痴情急切的女子,渴望爱情,想象纯洁的异性之爱, 但又害怕全身心的投入, 男子初期的纯情、热烈, 最终还是离去。长期阙爱扭曲压抑的女性意识, 爱而不得的寂寞热烈苦痛, 愈挫愈勇的大胆憧憬, 让余秀华的情诗显得出离世俗,悖离道德,打动人心。《诗刊》编辑刘年说:“一个无法劳作的脑瘫患者,却有着常人莫及的语言天才,不管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痛,让她的文字像饱壮的谷粒一样,充满重量和力量,
余秀华现象与新诗媒介重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