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同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同教案.docx上课时间
2013 年 10 月
1 次
课型
理论
上课节次
14日第 6周
课 题
第二讲
大同
通过本讲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会学说的总结和发扬。它出现的时代很可能是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其作者,很可能是个儒士。当时,战祸频仍,民不聊生,人们自然会向往
那种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幸福的“乐土” 。
四、课文讲解
课文朗读
让学生一人读一段。
课文分析①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②分析
第一段记述孔子阐述大同世界的来由。
第二段“大道之行也 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 ,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
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 ,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选举的标准是 “贤” 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 指才能出众──用现代话来说, 叫做“德才兼备”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
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
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 2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 “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
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3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
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本段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
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在大同思想中,贯穿着一个道德递衰的史观。即三代以前称为“大同”,三代以后称为“小康” ,第三段就是对“小康”的阐述。
课文难点讨论
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
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

大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笑笑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