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和社会互动%3a两晋礼学议题的研究论文.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0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2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校代号:10532 学密号:B06161001 级:普通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经典与社会的互动:两晋礼学议题研究 The interactionbetween ritualclassicandsociety: aresearch on theritualtopics in theWestem andEastem Jindynasties ZOU Yuanzhi .(14unan Normal University)2000 .(nunan Normal University)2003 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 satisfactionof the Requirements forthedegree of Doctor ofhistory History ofchineseancient culture Inthe Graduate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Supervisor Professor CHEN Shuguo November,201 0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降 El期:加缈年,2,月,乒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口,在10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团。(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答名弋、矽日期:加,。年/z月7乒日日期:匆矽每嘲f‘塞八K 站盛钾高脊博十学位论文中文摘要中文捅姜两晋朝廷及民间礼家热衷于议礼,由此而形成了几大焦点性主题。这些焦点性主题可称之为礼学议题。从学术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角度对两晋宗法、宗庙、丧服及婚礼等议题进行考察,可以揭示出两晋礼学议题背后的思想及意义,展现两晋礼学发展中经典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晋人在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上,相对于以前多有变化。首先,为人后观念已经泛化。大宗支子后小宗或小宗间相为后已频繁出现并为多数礼家所认可。同时,养子现象在两晋为律令所认可并在礼家的推动下合礼化。为人后观念的泛化反映了世俗观念对上层意识的影响,也显示出东晋礼家竭力将传统礼制与当代礼俗相结合以求解决古礼的当代性转换的意图。其次,异姓为后现象虽为两晋礼律所禁,但是却比较多的出现于社会中下层。这是中下层宗法伦理急剧弱化、宗族收族救济族员功能丧失后,无子嗣之家实现自我保障的一种体制外诉求。第三,虽然经过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争议过程,兄弟相继而不相为后的观点最终成为了东晋礼家的共识。第四,晋人在处理亲亲与尊尊之关系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两晋支庶立为天子者对本亲不行追尊之礼。这显示出在皇权衰微之际,皇帝具有维护尊尊礼秩的主观要求。但对于大宗无后可否采取绝小宗以后大宗的议论中,两晋礼家多持小宗不可绝的观念。这却体现了宗族内亲亲精神彰显。两晋的尊尊亲亲之辨对于揭示传统礼秩的内在结构具有促进作用。第五,两晋时期不管礼家还是最高统治者多严嫡庶之辨,但现实中两晋统治者对于司马炎严嫡庶之辨的诏书遵奉程度不一。在两晋宗庙制度的议定上,西晋用王肃之说,但在庙数上并没有遵从郑王所认同的七庙异所制,而是基本遵循后汉以来长期实行的一庙异室制度。但到了东晋,由于学术地缘发生改变,不少礼家接受了郑玄学说而对西晋庙制提出质疑。两晋礼家在天子宗庙迁毁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争议,其焦点在于兄终弟及时是否应异世对待而行毁庙之礼。晋人对此的态度在东晋元帝前后差异较大。最后晋代确立了兄弟相承不异世数以及迁毁对代的制度。这一制度能够发挥宗庙辨昭穆、彰孝道的文化功能。此一议题突显出了当时礼家及皇帝的实用理性态度:一方面,希望制度法则能够最大程度地与时代相谐并为当世所用。另一方面,他们在对宗庙礼仪制度的议定上走的是一种义理与考据相结合的路径,即新的观点的提出必须寻求经典的支持。经典与社会的互动:两晋礼学议题研究两晋丧服议题反映出了两晋时期母子关系受到了礼家及统治者空前的重视。尽管统治者及多数礼家仍然站在父家长制的立场上去思考为出母服、为庶母服及为嫁母服的问题,但他们毕竟在多方面突破了古礼及两汉经师的藩篱,主张尽可能地伸张亲子之爱。其原因主要在于两晋宗法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家庭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庶子之家较大程

经典和社会互动%3a两晋礼学议题的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ggwft
  • 文件大小16.67 MB
  • 时间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