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联知识.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联知识第一节对联的称谓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 简称对, 俗叫对子或联语, 后以多贴在互相对称的柱子上, 又叫楹联( 楹即柱子) 或楹帖, 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位叫副, 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 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 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 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 明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 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 “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 不但赢得了座位, 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 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 “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对句, 下联叫对句, 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生”。至于贴定的对联, 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 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以叫做“对对”, 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第二节对联的作用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对联的应用范围, 是多方面的, 宽广的: 从种类说, 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 先有皇帝至将相, 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 三教九流, 七十二行, 不分阶级阶层, 不分贫贱富贵, 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 从张挂场所说, 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 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 以至祠庙寺观, 亭台楼阁, 名山大川, 名胜古迹, 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 箔柜仓库, 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 千姿百态的对联。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 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 不论任何事情、场所、场合, 有没有对联, 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 人们就觉得春色满园, 生机勃发; 新婚时用了它, 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 美满幸福; 新居时用了它, 使人感到吉祥永驻, 安居乐业; 游览时见了它, 使人感到江山多娇, 胜景越常; 悼亡时有了它, 使人悲中兴慰, 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 工整的对仗, 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 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 都能随作者意志所为, 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第三节对联的种类划分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 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 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 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 指生子、升迁等)、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 可分多类, 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一、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 乡绅出句:“竹笋如枪, 乌鸦焉能尖上立? ”声言对不了, 要立即驱逐, 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枝似箭, 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二、叙事咏物类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叙咏怀者不少, 历代文人给我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 对评述古人, 体察社会, 启迪后人, 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三、抒情言志类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 东山转眼起新云。”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 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 身可杀, 民族斗争不可屈; 将非骄, 卒非惰, 外交妥协岂非忧。”四、格言哲理类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

对联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69 KB
  • 时间2016-08-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