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曾巩拼音.doc咏柳曾巩拼音
咏柳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 我们看看下面的咏柳曾巩拼音版吧,大家一起阅读哦!
yǒng li ǔ
咏 柳
zēng g ǒng
曾 巩
lu ànt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还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 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 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教。 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
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時,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初进宦海
唐德宗贞元九年 (793 年 ) 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 不过两科相比也有难易之分, 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 ; 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
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文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 一战告捷。 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长安。 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 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
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 (799 年 ) ,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時,正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长安应制科试。
选婚高门
贞元十八年冬 (802 年) ,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贞元十九年 ( 公元 803 年) ,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
2 / 6
校书郎,这時,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時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
岳父韦夏卿授东都留守, 赴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 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氏在洛阳没有住宅,元稹夫
妇就住在东都履信坊韦宅。
一贬江陵
唐宪宗元和元年 (806 年) 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元
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
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 ( 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 ) ,再论“谏职”、“迁庙”,
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 同時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 ( 時任监察御史 ) 对朝中
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白居
咏柳曾巩拼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