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
垃圾填埋场
综 合 治 理 工 程
施工方案
****************
********
目 录
一、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处理目的1
四、处理要求1
五、施工方案2
六、施工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2>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浇筑选用C30商品混凝土,严格控制配合比。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若分几次浇筑,施工缝处插入片石,以连接两次浇筑的混凝土。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g>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e>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3>混凝土振捣
5 / 19
.
a>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采用插入式50型振动棒进行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b>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c>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未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2>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3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4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d> 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5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6 / 19
.
①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透水性材料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15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
②当墙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③墙背回填材料采用透水性填料,按3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④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2米设置泄水孔。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孔内预埋φ76mmPVC花管伸入墙背10cm,端部20cm处用土工布包裹。。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5﹪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⑤挡墙沿墙身方向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挡土墙沿墙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6混凝土养护:
①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②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③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7 / 19
.
④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7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且表面季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②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上一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③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④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
垃圾填埋场综合处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