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成因.ppt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网络谣言的成因及传播分析
演讲人:刘钰
院系:交通学院
学号:21511125
引言
当今社会,网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诸多原因所引致的网络谣言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我们每天都从网上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其中真假难辨,相互现在的态度。
看了这些,你是否有兴趣了解网络谣言的成因与传播机制
网络谣言的成因
1、网络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网络的本质特征,整个互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在建立网络的初级阶段,处于军事的目的,采用的是非中央控制式的体系。在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上采取包切换的技术,这样使得每个计算机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点,点与点之间是平等的关系,除非将网络全部摧毁,否则无法阻止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
网络谣言的形成也与网络的开放性密不可分,网络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空前的开放性,这使得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网络受众很难辨别其中的真伪。从而为网络谣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2、网络的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是指在网络信息的交流过程中,其参与信息传播的主体的身份的隐
匿性,匿名性是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网络的匿名性很好的隐藏了网络信息交流主体的身份,为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3、网络信息的互动性

信息的互动性是区分网络信息交流和传统信息交流的重要标准。从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来看,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的共同目的是使网络谣言得到网络用户的认可和积极响应,而网络信息交流的互动在达到这一个目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网络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很好的利用了网络信息的互动性特征,便可以使网络谣言深入人心,让人深信不疑。
其他原因
网络谣言的防范意识淡薄
权威信息的滞后
预警能力差
猎奇和娱乐心理
恐慌心理
盲从心理
宣泄心理
基本特征
广泛运用欺骗术
网络谣言的内容通常与人们需要密切相关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以“日本地震”和“温州动车事故”为例 分析谣言的传播进程
网络谣言的传播一般分“萌生—高潮—衰落—拖尾”四个阶段
(一)网络谣言的萌生时期
在两个案例中,首例引发大规模关注的网络谣言均出现在事发 48 小时之内。
(二)网络谣言传播的高峰期
日本地震之后第3天至第5天,共出现6例新谣言,占样本总量的60%。旧谣言还未得到澄清,新谣言又相继出现,新旧谣言交织在一起,使得事件真相越发扑朔迷离。
再看动车事故,有8例谣言在这一阶段同时涌入公众视野,占据样本总量 80%.谣言集中在第3天和第4天出现,同样在第4天达到谣言数量的最高峰。样本中仅有1例谣言在第11天才出现,其它9例均在这一阶段处于讨论和散发的高峰期,与日本地震谣言特征基本一致。
(三)网络谣言的衰退期
第三阶段,从事发第6天至第9天。这一时期谣言的力量开始衰减。关于日本地震的3条谣言在这一时期被证实为谣传,人民网在这一时期澄清“动车事件八大谣言”。这时参与者由狂热渐趋冷静,当日谣言数量逐渐减少。
(四)谣言传播的拖尾期
从第 9 天之后开始,舆论危机的影响力减弱并出现拖尾:
一是个别谣言虽已被证实其虚假性,仍有参与者执拗地坚持其固有思维和情感偏见;
二是由于信息不畅,部分网民并未获知“辟谣”结论,个别谣言仍在网民各自的圈子内转发和讨论;
三是个别谣言能够持续至今不乏借机炒作的嫌疑;
四是好事者不甘心已有结局和定论,重新编织谎言企图再次引发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
这表明,舆论危机不会因真相大白而立即消失,谣言呈长尾状继续产生影响,直到公众对其失去兴趣。
结论
图表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日本地震和动车事故两次灾难事件发生后,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生命周期呈现了高度一致性。
网络谣言的治理对策
1、加强个体的道德自律
网络谣言之所以会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造谣者道德的缺失。所以防治网络谣言,首先要求网民加强个体的网络道德自律。
1、要有培养自己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2、在网络的交流过程中要坚持积极、健康的交流方式。
2、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网络影响力
网络谣言会产生,并不断蔓延扩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权威的、真实的信息的缺失,还有造谣者对舆论导向的误导,使公众离真相信息越来越远,致使网络谣言盛行,而掩盖事实和真相。
①建立和完善公共信息的通报机制
②提高政府和媒体的影响力
3、运用多种辟谣方法减轻谣言的影响力
在谣言产生的初始阶段,政府机构就应该通过官方信息渠道,发布与整个事件有关的真实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辟谣,借助聊天工具、网站论坛、名人博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进行辟谣。通过这种立体的全

网络谣言的传播与成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623466021
  • 文件大小1.49 MB
  • 时间2022-01-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