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演出简介
演出名称:“印象”系列演出——《又见平遥》大 型情境体验剧
总导演:王潮歌
总策划:王潮歌、 樊跃
编剧:王潮歌
第一页,共40页。
王潮歌
第二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剧场
《又见《又见平遥》演出简介
演出名称:“印象”系列演出——《又见平遥》大 型情境体验剧
总导演:王潮歌
总策划:王潮歌、 樊跃
编剧:王潮歌
第一页,共40页。
王潮歌
第二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剧场
《又见平遥》剧场于2013年1月20日宣告落成。这是为《又见平遥》大型情境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剧场,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融传统与现代于一体,与两千年的平遥古城遥相呼应,是《又见平遥》总策划樊跃与总导演王潮歌共同参与设计的。
剧场内部有着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完全不同于传统剧场: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步行穿过几个不同形态的主题空间。而表演者更深入观众中间,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
第三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剧场设计灵感来源于古城内绵延起伏的屋面,有高潮、有低谷,一波三折,起起落落,仿佛在演绎着一幕幕人生大戏,也展示着古城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第四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剧场
第五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场景
第六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场景
第七页,共40页。
第八页,共40页。
《又见平遥》剧情简介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古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洗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可贵而有特征的是,平遥的道义精神是在对民俗、史实进行了高度提纯的基础上展现的,如“送别”、“选妻”。同时,讲述形式不仅有丰富的可视性,在文学上更有深蕴,运用了具有象征寓义的手段来表现。如:正面地表现镖师的死亡,而用城墙上的鬼魂来表现镖师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很有创见、很有文学品位的构思。这些片段不仅冲击了观众的情感,让观众记住了那些人物,更体现了创作者的哲思。
第九页,共40页。
第一片段:选妻
第十页,共40页。
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隆重繁琐、细致入微地进行选妻仪式,是要为自己留一条血脉。选妻后,赵东家抵尽家产,去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王家小爷保住了,回家的路走了七年,赵东家和同去的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只有14岁的王家小爷回到平遥。王家血脉得以延续。这是平遥的仁德,也是山西人的仗义,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十一页,共40页。
要挑选中意的好女子——第一要看三寸金莲,把脚踩在一个碗里,看金莲大小。
第十二页,共40页。
第二要看五官面相
第十三页,共40页。
第三要看臀部和腰部
第十四页,共40页。
选中者被服侍嫁衣
第十五页,共40页。
第十六页,共40页。
第十七页,共40页。
新娘
第十八页,共40页。
第十九页,共40页。
第二片段:镖师洗浴
第二十页,共40页。
镖师出师前盟誓、洗浴,在水中酣畅淋漓地将豪迈和气节展示无疑。与擦浴的姑娘难舍难分,欲去还留。用丰富、阳刚中夹柔美的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着内心深处的情和爱,让观众触情生情,感同身受,心痛不已。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这种仪式是镖师出征的前夜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洗浴时,在场景的另一端有一群女子唱着晋中一代送别的秧歌,旋律凄婉,令人愁肠百结。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洗浴时有自己心爱的女人服侍,为的是告别,也为留下自己的后代。
第二十四页,共40页。
第三片段:灵魂回家
第二十五页,共40页。
南门的城墙上,魂兮归来的勇士们,向王家小爷讨要一碗面。他们日夜眷恋着的家乡,他们临行前洗浴时,胳膊上被姑娘们咬下的牙痕,七年没舍得洗。他们在城墙上徘徊,恋着家的温暖。
第二十六页,共40页。
镖师全部客死它乡,灵魂渴望回到平遥故乡
第二十七页,共40页。
第二十八页,共40页。
第二十九页,共40页。
色彩变幻,3D效果令人震撼
第三十页,共40页。
第三十一页,共40页。
他们从城墙上徐徐而下,犹如电影中的慢镜头——手指所指方向,就是魂牵梦萦的故乡。
第三十二页,共40页。
第四片段:面秀
第三十三页,共40页。
赵东家和232名镖师保回来的王家血脉,现在已分布到全国各地。无论在何方,他们想到祖上,都要吃一碗面。
《又见平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