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中复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 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
〔2〕具体原理:
①可溶性复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
〔1〕学生分析说明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点
〔2〕学生回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制作装片的方法
〔2〕使用试剂对材料进行染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
2、教学难点: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三、实验原理与解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①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②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别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四、实验器材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蛙或蟾蜍的血细胞,果肉细胞。
2.用具 400 mL烧杯,250 mL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及配制方法
〔1〕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置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
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 g,参加到100 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水中。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参加到16 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②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钠16.4 g,用蒸馏水溶解至1 000 mL备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备用。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五、 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① 滴: %的NaCl溶液;
② 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③ 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④ 烘: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
① 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
② 保: 将小烧杯放入装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5分钟。
① 冲: 用缓缓的蒸馏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
② 吸: 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① 染: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② 吸: 吸去多余染色剂;
③ 盖: 盖上盖玻片。
① 低: 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② 高: 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观,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
说出本实验的原理。
概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能够正确地使用高倍镜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并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的认知开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及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与分布特点。
难点 临时装片的制作
四、 教法
首先当然是在教学中应用最广的讲授法,在我们的印象中讲授法似乎就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简单的传递,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但是如果我们能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样也是有意义学习。其次是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还有谈话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是讨论法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