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赶场初级初中 许 桦 王化平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化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决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那么立,不预那么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宏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获得成功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老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消费力极不兴隆的社会条件下,。
2.关于比照、衬托手法
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比照,如愚公和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比照。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群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决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比照,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
“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比照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老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学生争相发言。
老师总结:
愚公精神的本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假设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开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老师朗读《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听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听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和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慨。
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齐读。完毕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
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

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