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发展 1楼限制安庆、发展合肥、作大皖北, 这三句话作为总结纵观安徽省建国 60 年来所作的一切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安庆在 1760 年(乾隆二十五年江南分省)时为安徽省省会, 至 1938 年日军攻陷安庆为止, 共做了 178 年省会, 在安庆为省会时, 安徽的经济状况和国家地位都是比较高的。当时的安徽在文化上出了个桐城派,经济上徽商占有国家的很大一笔财富,在政治上张英,张廷玉更是出名的贤相。安徽的经济收入几乎都来自于南方地区, 安庆, 徽州, 宣州, 太平, 池州等地, 相对于安徽南方而言, 安徽北方相当落后。 1938 年安庆被西进日军攻陷后,省会迁往合肥县。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 由于安徽省力下降, 和当时的安徽省省委书记曾希胜的缘故, 省会被留在合肥, 安徽省的行政区域和城市发展战略开始了相当大的的调整。省府的北迁,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安庆,安庆在抗日战争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还没有缓过气来。合肥开始了新的一轮大规模建设。此时安徽的城市战略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发展合肥,蚌埠,淮南, 淮北等北方城市, 而对于南方的安庆、芜湖、徽州等地置之不理主要原因是因为安徽的官员几乎来自安徽的北方地区, 他们并没有本着为安徽的经济发展作考虑的思想去为安徽发展贡献力量, 而是目光短浅的发展北方地区的经济,结果安徽得不偿失。建国后二十年,安徽南方地区没有大的项目投产建设,只有马鞍山借助其丰富的铁矿资源建设了皖南第一个重工业项目。进入七十年代, 由于国家战略部署的要求, 中央要求在每个沿江省份的重要城市建设一家大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中央亲批安庆作为安徽唯一的城市承担这项重大工程的地方,当时我国从法国进口两套大型设备(年产三十万吨乙烯设备, 合成氨等等), 一套给了安庆, 一套给了宁波。改革开放以后, 安徽的经济发展的比较快, 被称为一匹黑马, 这此中安庆、马鞍山、宣州、芜湖等城市贡献比较大, 而且皖北城市越来越显现出经济困难的现状。安庆在八十年代是安徽经济发展最快,而且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 拉下省会合肥很多。当时的安庆名气很大, 因为窗口经济闻名全国, 安庆石化, 安庆汽车厂, 安庆纺织厂的效益相当好, 特别是安庆石化经济效益一直高举全发展, 安庆将会重新进入发达城市的行列, 但是当时的安徽省党政官员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安徽省府官员籍贯几乎还是皖北各地,他们非常不希望安庆强大,对于合肥和皖北都是一个威胁。首先要做大安庆,对于只有三十多年的省会合肥会产生巨大压力,安徽的格局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第二, 如果安庆重新成为省会, 安徽的重心将南偏到长江流域。按照常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但是他们不是这么想的。安徽重心南移,城市战略和经济发展将会偏向南方,对于北方来说会有致命影响。所以安徽省政府对于安庆的发展并没有采取支持的政策,而且还处处为难。安徽省又不能不支持南方发展,在八十年代末,从中挑选出已被忽视了三十多年的芜湖, 作为一个支持对象来大肆宣扬,, 宣扬开发皖江, 事实上是掩人耳目。为了限制安庆, 把国家级开放城市的头衔给了芜湖, 并且给了芜湖不少政策。实际上对合肥就更不会吃亏了, 主要还是为了发展合肥掩人耳目。进入九十年代后, 芜湖发展很快, 这是安徽省愿意看见的, 达到了实际的目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南方城市来说,
安庆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