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京剧的发展史.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京剧的发展史国粹京剧与四大名旦 2004 年1月1 日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代宗师,他独创的幽咽委婉的程派唱腔,成为中国妇女抒发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 200 多年历史。清乾隆 55 年( 1790 年) ,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左至右) 继程长庚等人以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对程长庚、余三胜等许多前辈的唱腔和演技兼收并蓄,并加以发展融合,逐渐锤炼出一套唱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北京是该剧种形成的所在地,故而在清末、民初一直把它称作“京剧”。后来,随着京剧走出国门,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它曾一度被称为“国剧”。在此期间,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北京创立的一个京剧艺术研究机构,便取名为“国剧学会”;该学会出版的期刊,名称就叫《国剧画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1928 年在南京建立后,下令改“北京”为“北平”,京剧便随之改称为“平剧”。随着 30年代新剧(即话剧)的兴起,京剧又一度被称作“旧剧”。直到新中”改称“北京”,京剧才恢复了最初的名称。京剧还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 、二簧(二黄)、大戏等。京剧对各剧种影响很大。传统剧目有 1000 多个,流传较广的有《霸王别姬》、《群英会》、《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剧目。京剧界杰出人物同光十三绝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 4 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血》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 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 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 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 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 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京剧三鼎甲即京剧三杰、京剧老三杰、京剧前三杰、京剧老三鼎甲、京剧前三鼎甲。指的是京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京剧小三鼎甲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三鼎甲、京剧后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四大须生京剧第三代的老生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四大须生”的说法也有所变化。 20世纪 20年代,最初的“四大须生”是指: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高庆奎,简称为余、马、言、高。其后高因嗓败,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

京剧的发展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