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野金山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听:《森吉德玛》《孩子们的舞蹈》动:我的评述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钢琴独奏曲《孩子们的舞蹈》, 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 、能听辨不同的主题, 并能用蒙古族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教学重点:听辨主题, 感受乐曲风格特点。教学重点: 听辨主题, 感受乐曲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表现不同主题。教具准备:钢琴、磁带教学过程学生在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一、《森吉德玛》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森吉德玛是一位蒙古族少女的名字。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先生根据这首民歌改编了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吉德玛》。 1 、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试着给乐曲分段。 2 、生议一议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3 、师小结: 乐曲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憨厚的性格,写出了他们迎接解放时的欢欣心情。第一段以缓慢和安静的旋律描绘出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第二段的主题仍然采用第一段主题的素材, 但加快了速度, 使原来那段缓慢幽静的音乐,顷刻之间转为欢快热烈的载歌载舞的音流, 表达了蒙古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 4 、出示主题旋律并视唱 5 、学生学习一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师生边唱边舞。 6 、师弹奏书上另一旋律片段,生听 7 、复听乐曲,要求①听辨刚才老师弹奏的旋律在哪部分出现,举手示意; ②在听到主题旋律时加上蒙古族舞蹈动作。 8 、再听乐曲学生分成二组, 随着第一部分的音乐, 分别在强拍上吹奏 re和 la。二、《孩子们的舞蹈》师:接下来我们还要欣赏一首钢琴独奏《孩子们的舞蹈》。 1 、生初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2 、师简介乐曲: 1952 年,作曲家桑桐以内蒙地区民歌为主题, 写了《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孩子们的舞蹈》是其中的一首, 生动地描绘了草原儿童天真、活泼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3 、熟悉两个主题,师弹奏生轻哼。 4 、复听乐曲,听到不同主题用手势示意。 5 、学习简单的集体舞动作。师讲解两个主题不同的动作,生练一练。 6 、再听乐曲,边听边跳集体舞。三、小结下课
碧野金山第四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