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教学的春天江苏省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常岳陶艺,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陶泥制作的艺术品,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泥巴”。很多人都认为它是“下里巴人”, 登不了大雅之堂, 其实中国的陶瓷艺术早在五千多年前就闻名世界。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到秦汉时期震惊中外的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再到明清时期被世人赞为绝伦的青花瓷,中国的陶瓷艺术似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随着生产工业化的出现, 某些陶瓷技艺的失传及国外陶瓷艺术的异军突起,被世人喻为陶瓷发源地的中国, 似乎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陶艺吧”的出现, 无疑给现代繁忙的都市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它既能满足都市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 又能使他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真正在陶艺的时空里驰骋。然而往返出入“陶艺吧”的很多是些都市时尚的“白领”, 和很多在校的小学生似乎不沾边, 直到校园陶艺课程的开设、兴起,才使祖国的下一代真正有了认识陶艺、接触陶艺的机会。它既使学生接触、了解到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他们离开狭窄的书本和课堂,放松心情、回归自然,“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看着一件件陶艺作品从自己手中诞生, 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信可乐也”。从这点上来说,陶艺教学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教学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下面就以我个人短暂的陶艺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分享。(一) 赏——利用多媒体,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陶艺既是一门艺术, 又是一门技术, 而且操作性很强。所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陶艺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带领他们走进陶艺室,而是带领他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播放了一张自己到宜兴去学习陶艺时买回的 VCD ——《陶艺入门》。光盘中重点讲解了我国陶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及陶艺制作的工具、要点、技法等,目的让学生对“陶艺”这门新兴课程有个感性的认识,对祖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充满自豪感。随后我和学生进行“即兴提问”, 把自己在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些不懂和疑问都提出来, 老师能解决的尽量在课堂上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以后具体操作中来解决,学生发言很踊跃。然后我带领学生走进陶艺室,让他们去接触真实的陶艺创作环境。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东西和刚才片子中看到的一模一样时,一个个都兴奋不已。随即我邀请他们坐下来,触摸自己眼前的这些陶艺制作工具有何感觉?谈谈这些陶艺工具有那些实际的用途?小朋友们又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最后我邀请他们每人上台领取一块陶泥,利用这些陶艺制作工具,学习、模仿一些刚才在片子中看到的陶艺创作方法,感受陶泥与众不同的特性。这样一堂课在学生的敲敲打打声中结束,学生虽然没有像模像样地创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但对学生认识陶艺、接触陶艺,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 (二) 思——挖掘各种创作素材,作品要具有个性。在结束了入门学习后,接下来就要投入到正规的学习创作阶段,苏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确实安排了几课陶艺教程,但很多的社会实践课、兴趣活动课却没有正规的教程,即使是到书店买回的教材,也不一定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 这就需要美术教师独具匠心地安排设计了。“生活即教材”这是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贯倡导的。其实生活中的好多物品都可以成为陶艺教学的素材,衣服、鞋子、动物、家电、器皿、
陶艺教学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