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 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大学新生必须明确历史使命,成为对社会有所建树的有用人才。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新世纪的大学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继往开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所谓既往,就是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和革命传统,使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谈到既往,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 1919 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 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 28岁,最年轻的仅 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开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谱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进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更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一代一定要把老一辈的革命火炬接过来,把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绘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使自己无愧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不愧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进取的一代。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在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紧迫而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一是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我们中国人已经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良机。在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化革命浪潮中,我们同样吃了大亏,比如在不少行业只能做些信息业下游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平台,没有自己的品牌,被外国人占尽了便宜。 1998 年,在我国人民与特大洪水作斗争的时候,日本人虽然也派出医疗队,带着药品到洪涝重灾区进行“红十字”服务。事后得知,在抽血的过程中,日本人竟带走了极关键的一部分血样,回国后经过分离、提纯,得到许多珍贵的我国民族所特有的基因,并用其中有益的基因制造出特效药物,获得了巨额利润,还专门申请了国际专利。这不正是我们国人科技意识缺乏造成的结果吗?如此多的漏洞应由谁家补偿呢?责任已一步步落到我们年轻一代身上。我国要发展,就必须对外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