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
第1页,本讲稿共33页
歌德和《浮士德》
第2页,本讲稿共33页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第17页,本讲稿共33页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第18页,本讲稿共33页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第19页,本讲稿共33页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第20页,本讲稿共33页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第21页,本讲稿共33页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第22页,本讲稿共33页
3、思想意义
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表现了他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第23页,本讲稿共33页
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24页,本讲稿共33页
4、人物形象分析
浮士德
靡非斯特
第25页,本讲稿共33页
浮士德的形象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从道德和理论层面来讲,他又是“善”的代表。
第26页,本讲稿共33页
从社会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并不断赋之于行动。
同时,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
第27页,本讲稿共33页
例: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红尘,
飞向崇高的仙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端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 《浮士德 》
第28页,本讲稿共33页
靡菲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体”---靡菲斯特,他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消极、否定精神的象征。
第29页,本讲稿共33页
墨菲斯托作为《浮士德》里的反面主角,玩世不恭,诱人堕落,却又不失冷静、深沉、恢谐和机智,是个典型的虚无主义者的形象。墨菲斯托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永在否定的精灵!一切事物只要它生成,理所当然就都要毁灭,所以还不如无所发生。你们叫这做破坏、罪行,简单扼要说就叫做恶,这就是我本质的属性。”
第30页,本讲稿共33页
我是否定的精神……恶便是我的本质。 你对于善人恶人都是必须,对于善人是甲胄,节欲精进; 对于恶人是伴侣,任意胡行而两者都使宙斯神王高兴。
——《浮士德》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定约
浮士德精神
德国作家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以艺术手段对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做出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浮士德一生,历经知识追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美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五个阶段。根据赌约,浮士德输了,肉体毁灭,灵魂应该归魔鬼所有,然而他一息尚存,苦求人生,努力进取,永不满足,释放生命最大限值,升腾为一种不死的“浮士德精神”。所以结局是一群天使们护卫着浮士德的灵魂,升入天界,伴随合唱:“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体现了歌德对浮士德追求过程本身的肯定。歌德借此暗示了人没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正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在于人自身孜孜以求、代代传承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为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文明从宏观上进行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某种途径。但歌德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于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则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第31页,本讲稿共33页
5、艺术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合。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

外国文学歌德和浮士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2.61 MB
  • 时间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