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敬人, 1947 年生于上海。书籍设计大师、插图设计大师、视觉艺术家, AGI面设计协会会员。师从神户艺术工科大学院杉浦康平教授,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各部门出版社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获奖作品 1981 年《蛇类》获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优秀奖;1984 年《秦一世、秦二世》文学插图入选捷克斯洛伐克国际插图展; 1986 年《生与死》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银奖; 1995 年《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整体设计金奖,《黑与白》获第四届书籍装帧展区设计金奖; 《三 S之行》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书籍装帧金奖; 1997 年《书籍形态学探议》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研究成果金奖。圆明园标识的设计者(2007 年)。吕敬人的书籍装帧设计早年经历吕敬人 1947 出生于上海,后进入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编辑室担任美术编辑工作,历任美编主任、美术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学术秘书。 1989 年,吕敬人去到日本师从杉浦康平。吕敬人老师影响吕敬人希望更多的设计者能投入到新的、有创意的设计当中,不凌驾于文本之上,和文字作者共同来塑造一本书。在他看来,一本书其实是作者、设计师、编辑、出版人以及工艺技术人员来共同塑造的书的系统工程,有了这个工程才能真正完美的完成一本书。书的语境需要共同来创造,需要设计师要有一个主导的观念,要懂得书籍有其自身的语言,同时要通过这些语言来组合成设计的语法。这种方法是他在日本学到的,杉浦老师在设计一本书的时候,必然要和作者、插图画家、出版社的编辑共同来讨论文稿,从一开始就注入设计概念,在一个从文字到图像,到结构,到最后物化的过程里塑造完美的作品。设计理念吕敬人把书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复制,比如说古籍的复制,不能动文本,要完全原汁原味。第二种叫商品书,这类书注重流通性和方便性,为了压缩成本就要减少设计印制方面的开销,更多的是仅在封面上做一些商业性的设计。第三种则将设计作为核心来做,不计成本,给设计师最大的自由度,令其充分地使用设计语言来提升该书内容的同时,使它成为一件艺术品。作品介绍《外交十记》· 敬人书籍设计《敬人书籍设计 2 号》《敬人书籍设计》《对影丛书》· 敬人书籍设计一位学者和一位画家的对话, 两本合二而一的联体书。黑白、阴阳、左右、竖排、横排……诸多设计语言表达的思考,体现东西文化探讨的主题。德国著名书籍设计家冯德利希说:“重要的是必须按照不同的书籍内容赋予其合适的外貌,外观形象本身不是标准,对于内容精神的理解,才是书籍设计者努力的根本标志。”让读者阅读起来方便、易读、有趣, 并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就是一本好的书籍设计。《日本美术——从现代到当代》· 敬人书籍设计《生命意识丛书》· 敬人书籍设计《怀珠雅集》· 敬人书籍设计一套五位画家藏书票的作品集,设计时编集大量有关名家对读书的只言片语, 衬托并提升了本书主题的内涵, 增加了书的信息量和附加值。书的形态采用便宜的宣纸和瓦楞纸麻绳组合套装,沿袭传统但不照搬,营造书籍艺术的古雅文化氛围。
吕敬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