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中医的捷径.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中医的捷径
一、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
二、再对,半夏.
(15)土虚,微畏寒,不寐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干姜,甘草,附子.
(16)血亏不寐桂枝胶苓汤桂枝,当归,白芍,阿胶,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17)水气滞胸,郁成湿痞,凌侮宫城,致心神烦扰,不得眠睡. 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18)中虚,金不能收,不寐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
倪海厦-病机十九条
病机十九条2009-06-12 13:40【原文】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⑦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士↑⑧,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⑨必行,桴鼓相应,扰拔刺雷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岐伯曰:审察病机↑⑩,无失气宜↑(11)。此之谓也。
①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劳倦伤脾,脾气不足,不能转输,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气不升于上,称上焦不行;浊气不降于下,称下脘不通。②玄府:汗孔。③厥气上逆:下焦阴寒之气逆行于上。④温气去:言阳气被寒邪所迫而散失。温气,即阳气。去,消散。⑤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⑥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 ⑦之化之变:同“之变化”之义,指六气的异常变化。⑧方士:即方术之士,此指医生。⑨要道:指医学中重要的理论与技术。 ⑩病机: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11)气宜:六气各有主时之宜,此指六气主时的规律。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①,皆属于肝。诸寒收引↑②,皆属于肾。诸气膹郁↑③,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④,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⑤,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⑥,如丧神守↑⑦,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⑧,皆属于火。诸暴强直↑⑨,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⑩,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11),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12),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13),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14),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15),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解析】
本段原文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提出“病机”一词,并以病机十九条为示范,论述了临床分析病机的方法,强调了分析病机的重要性,对后世中医病机与辨证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掌握病机的重要性人体疾病大多由六气的异常变化所致,在性质上可分为亢盛和衰退两大类,治疗上相应的有“盛者泻之,虚者补之”两大法。一般医生也懂得依据寒热虚实,采用温清补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但“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或出现“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的局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掌握病机。病机,张介宾注:“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要”,表明病机不是着眼于局部的、微观的病理变化,而是从整体、宏观角度去把握疾病本质的要领,如王冰注言:“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变”,提示病机不是静态的,而具有不断运动、变化的特征。 “病变所由出”,是言病机即病证产生的缘由、机制。总之,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是疾病外观症状的内在联系。从横向看,病机综合了病因、病性、病位、病势诸要素;从纵向看,它以正邪斗争为基轴,勾画了疾病从发生、发展到传变、结局的整个病程的变化规律。病机是中医诊断结论的主体,又是治疗立法的基本依据。所以,临床治病要达“十全”、“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的疗效,就必须“审察病机”,同时结合气候变化,分析病机,立法处方,治不违时。诚如陈潮祖《中医病机治法学》所言:“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是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依据,论治是辨证的落实。产生辨证结论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确定治疗措施的依据,在于针对病机。判断病机的准确与否,对于疗效的取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病机十九条分析为了说明分析病机的方法,原文先以病机十九条为例,予以示范说明分析病机时定位、定性的方法。现分类阐释如下:
(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皆…”译作“一般…多属…”。掉,摇也,即抽搐震颤之症;眩,头目昏花之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一般表现为抽搐、眩晕的风证,多属肝的病变。病机上称为肝风内动,系因肝藏血,开窍于目,淫气

学中医的捷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迎春文档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