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蔡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雨果及写作背景,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目标
1、厘清课文情节脉络,体会主人公爱斯梅拉达、
卡西莫多身上体现的人性美
2、理解文本中多角度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雨果通过“美丑对照”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能够对人性中“美与丑”的
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能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
精神的眼睛所注视的任何东西,
也没有人心这样可怕,这样复杂,
这样神秘,这样无边无际。
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
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
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史玉丰
**********
ssyyff658@
一、维克多·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是古老
巴黎的象征。它矗立在塞纳河中西岱岛的东
南端,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
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
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将其
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本课提纲
一、维克多·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二、《巴黎圣母院》内容简介
三、“美丑对照”原则
四、美与审美
二、《巴黎圣母院》内容简介
流浪艺人爱斯梅拉达是一位美丽动人、心地纯洁的吉卜赛少女。当她在巴黎圣母院前格雷弗广场载歌载舞欢度“愚人节”时,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对她动了淫心,当即指使他的养子、圣母院畸形敲钟人卡西莫多去劫持少女。少女被正在巡逻的国王卫队长弗比斯救下,她随即爱上了这个轻浮而又负心的军官。卡西莫多被鞭打示众,口渴如焚,少女出于同情,将水送到他的嘴边。当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幽会时,克洛德扮妖刺伤了弗比斯,并嫁祸于少女。爱斯梅拉达因此被判绞刑。爱斯梅拉达宁死也不愿屈从于克洛德的淫威,拒绝了克洛德的以贞操换生存的无耻要挟。行刑之日,卡西莫多从法场上将少女抢入圣母院楼顶避难,日夜守护着她。当法庭无视圣地避难权决定逮捕少女时,乞丐王国的流浪汉们闻讯攻打圣母院,国王下令镇压。混战之中,克洛德将少女劫出圣母院,再次逼迫她屈从自己的淫欲。遭到拒绝后,克洛德将少女交给了追捕的官兵,眼看着少女被绞死。绝望的卡西莫多认清了克洛德的真面目,将他从楼顶上推下摔死,自己则抱着少女的遗体默默死去。
三、“美丑对照”原则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
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
黑暗与光明相共
——雨果:《<克伦威尔>序言》
巴黎圣母院 10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