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docx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1 / 81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难忘基础,阅读徽州,哪处问仙人?
山巧,水更妙。新安江水来自高峰之巅,白云深处。唐诗“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已经是精妙精练地再现了新安江的独到风采,俯瞰新安江水,像镶嵌在皖南大地上的一条闪闪发亮的银练,千回万转之间,往日船工纤夫们感人心魄的吆喝和民谣忧如隐约
在山谷传响。“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光似扬州。”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徽州在新安江水的围绕下更添“三分明月夜,二分是扬州”的情怀。新安江堪称是徽州的多瑙河,滋润着一代又一代徽州人。
徽州的山川,是烟雨中的佳人,有着慢慢光阴中永不用褪的颜容。不论是生在徽州的人,仍是走进徽州的人,无不对徽州的满目葱郁、一脉青黛宠爱有加,只因山中没有城市的喧哗,水里尽是舒适的温柔,行走在山川之间,不知几分是真,几分是梦。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3 / 83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村镇参差,粉墙黛瓦,吾爱吾庐,常伴烟霞
兼之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徽州乡村更显清雅安静。异之
于江南水乡建筑的娇小玲珑,徽州建筑更显宏伟高大。明堂每日井,巍巍马头墙,历经光阴沧桑,本来洁白的石灰粉墙已被风雨
侵害,青色的小瓦已被打磨如砚,独一不改的是那一份整体的和睦美,增加的是那一份历史的凝重。天工兼人巧,创造见高明,庄严神奇的祠堂,雅致轩昂的牌楼,标新立异的民宅,是无声的诗,是立体的画,是浓重的乡老气味。
我想象着走在西递宏村的古巷里,仿若走在戴望舒笔下的雨
巷。毛毛雨淅沥,一把油纸伞,一个窈窕的淑女,远望小巷中央,
给人一种模糊而又幽静的美, 似如有若无的空幻,星星点点的渴
求,冰冰凉冷的现实,忧如都浓缩在徽州乡村那悠久而又悠久的
雨巷之中。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4 / 84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现在,步行在徽州乡村的石板路上,仍旧能够瞧见浅雾缭绕
的青山,仍旧能够眺见清亮见底的溪水, 仍旧能够感觉单纯朴素
的风气。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与庄园,而渔人问讯的渔亭、
源水溯入的漳溪、壁立山崖的桃源洞、绿隐蔽日的五柳舍尚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唯恐缘此后起。
我想象着坐在乡村之间,沉迷于眼前的全部,无心间将小石投入门前的小溪,看它浮起淡淡涟漪,再看它逐渐消失。
十户之村,不废朗读,千载杏坛,新安为盛
徽州的山川并无因举国工业的发展,而变得污浊,它从头至尾保持着最先的纯粹。我想,这与徽州自古历史厚重,文风鼎盛有莫大关系。“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壁障画难成。到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念书声。”千余载的徽州教育,是一代代徽州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5 / 85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