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养生第一膏:八珍糕
没接触过八珍糕的人可能奇怪,它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会被称为“千古养生第一糕”?!原来它曾经是慈禧太后必备的养生糕点。因为慈禧太后常年嗜食油腻肥甘,因此她的脾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导致不思饮食、消化不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推动脾气向上走。一般用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中医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会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莲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作用;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山药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作用。这三味药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在使用滋补药时,最担心的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一般这三味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的发明者,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
八珍糕的做法是,先把这些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按照前面的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别是二百克,然后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状,然后喝下去。
现代的陈可冀、周文泉等专家专门做了《八珍糕治疗老年人脾虚证的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老年人服用八珍糕后,脾虚见证积分值明显降低,可见八珍糕对脾虚证有较好疗效,并以脾虚偏阳虚者疗效显著。
八珍糕为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八珍糕加减。原治小儿肠胃薄弱、消化不良、食少腹痛、面黄肌瘦、脾虚便溏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之效。木郁土弱,不易运化湿气,以致食少难消,胸胁不畅,颃颡如昨,呕饮便溏。今议用理脾化饮汤调理。李德立于此又疑此为儿童用之八珍糕,似甚对证。专家认为,此药香甜可口,而少药气,饥时可以食用,又可疗疾。
近些年中年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明显增多,这和当下人们的压力以及焦躁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思虑过度而损伤脾胃,脾胃是津液化生、输布的枢纽,一旦受伤的话,运化的功能就会失常,津液不能上达心肺 ,肺脏得不到津液的滋养,所以说,脾气不足的话,既不能输布津液于心肺,又不以洋溢四周,喝下去的水会直接进入下焦,过多的水会导致小肠以及肾的功能出问题,这些水直接进入膀胱,除了徒劳地增加膀胱的负担,对身体来说也毫无用处。最重要的是,津血同源,相互转化,津液进入脉中为血,血渗透脉外就是津液,所以,津液一旦亏虚,血液必然黏稠,血液一旦黏稠,则血液中的糖分、脂肪等含量都会增高,这样一来,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各种疾病丛生,这就是糖尿病患者最害怕的并发症。
现代研究也发现,那些情绪不稳定的人,内分泌功能会失调,这样一来,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求功能亢进就会抑制胰岛素分泌,从而诱发糖尿病。中医说糖尿病是脾的问题。所以,在治疗上,除了服用各种降糖药之外,健脾才是真正的祛病之本。 八珍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党参(去芦)60克,茯苓60克,生白术60克,扁豆60克,莲子肉60克,生苡米60克,生山药60克,芡实60克,白米面3千克,,江米面3千克。
【制法】共研为细粉 过罗,搅匀蒸糕,每块重30克。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身体疲倦,面黄肌瘦。【用法用量】每服15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八珍糕--《证因方论集要》卷二
【处方】人参、山药、茯苓、苡仁、扁豆、芡
调理脾胃养生第一膏:八珍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