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40页。
兵坎、卒坎的使用
第二页,共40页。
(二)女式大坎肩亦为直领对襟式,身长过膝,开隙。光缎制面,上绣花草或金丝盘边,彩绒角,加饰在褶子外,侍女的长衣装饰,现在因其多色活泼,已有了广泛使用。
(三)
第一页,共40页。
兵坎、卒坎的使用
第二页,共40页。
(二)女式大坎肩亦为直领对襟式,身长过膝,开隙。光缎制面,上绣花草或金丝盘边,彩绒角,加饰在褶子外,侍女的长衣装饰,现在因其多色活泼,已有了广泛使用。
(三)老旦坎肩也是一种身长过膝的女坎肩,色缎无绣,领口镶不同颜色的色云头,或圆寿字。穿在女老斗衣外,腰系腰巾或丝绦。
(四)女式小坎肩立领大襟,身长至臀,彩色缎面,刺绣五颜六色花卉图案,加穿短袄之外。为官门富室人家侍女装束。
第三页,共40页。
青衣花旦大坎肩的使用
第四页,共40页。
小坎肩的使用
第五页,共40页。
老旦彩旦坎肩的使用
第六页,共40页。
京剧服装的装饰:
道姑背巾:
对襟直领,开隙。身
长过膝,全衣饰蓝白
菱形缎块连缀成十八
节,成水田纹,表示
缝补的缀衲衣,穿在
褶子外,剧中女道姑
及青年尼僧所穿。如
《秋江》中陈妙常、
《双下山》色空等。
第七页,共40页。
僧背巾
对襟大坎肩,绿绸做身,黄绸镶腰,敞胸,穿于黑色夸衣之外,专门装扮剧中戴发修行的头陀。
第八页,共40页。
长式斗篷
挡风御寒,披在肩上的外衣。缎料制面,小立领,领口缝绊带。男式斗蓬有红黄等色。女式有花式斗篷,红、绿、杏黄、皎月等多种颜色,上绣孔雀开屏,四季花草等图案。
第九页,共40页。
短式斗篷
包括蓑衣纱罩样式
和长斗篷相同,身长仅至臀部。
第十页,共40页。
古装衣
改良服装,是梅兰芳先生设计的,由上衣、下裳组成,式同仙女衣,袖口有紧口或水袖,领外饰垂云形云肩,下裳裙桶分两层,大裙长约二尺半,小裙长约一尺半,垂穗上绣艳丽花草图案,裙摆盘金勾边,佩饰垂穗偏带加束腰箍。
第十一页,共40页。
(十)其它还有:领衣、罪衣、孝衣、蓑衣、仙女衣等
裙类还有:绣
花腰包、绣边、红花腰包、白褶裙、侧褶裙等等。
腰间饰品有:玉带、丝绦、鸾带、偏带、腰巾、腰箍、四喜带、汗巾等等。
第十二页,共40页。
京剧服装的内衬:水衣子、内衬、护领、彩裤、胖袄
水衣子:
京剧内衬服装。
白市布制,大领
大襟,腋下钉绊
带的衬衫,演员
用来贴身间隔戏
衣,防止汗渍损
坏服装。
第十三页,共40页。
内衬、护领:一些重头扎靠武打戏和关羽穿重头戏,上前衬夸衣,下前衬箭衣,既保护戏衣,又使人物庄重、严谨、威严。
护领白布缝制,长二尺,宽三寸,两端缝有线带用以固定。护领除防止油渍污衣外,还可以使演员胸廓及两领充实,显得匀称适度。
第十四页,共40页。
彩裤:演员舞台上穿的裤子,统称为彩裤。彩裤大致分三类:红彩裤、黑彩裤、杂色彩裤。红、黑彩裤,大多为男性角色穿,杂色彩裤为小生和女性角色穿。
第十五页,共40页。
胖袄:
无领大襟无袖的棉坎肩。
,可使演员两肩垫高,胸部挺起,显得外形宽阔挺直、健壮、魁梧、与夸张的服饰与表演合为一体,尤其男演员是不可不穿的。胖袄还可穿在外面起着丑化人物的作用。
第十六页,共40页。
京剧服装的靴鞋
1、厚底靴
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官靴。齐头长方、长筒、黑色缎面或绒面做帮,前脸和靴帮码花纹,勾纹图案。底厚二至四寸,与夸张的服装相谐调,配以坚实的厚底功夫,塑造角色庄重威严的气概。
第十七页,共40页。
2、朝方靴形状同厚底靴,底厚寸许,多为官吏、太监、文人的丑角穿用。穿清朝官员服饰必穿朝方靴。
第十八页,共40页。
3、虎头靴:
是经 过美化的,靴
尖正中镶 虎头吞口,
靴腰刺绣虎 头纹图
案,帮 面以各色光缎
制做并与穿的服装配合
协调,如戏中关羽所穿
虎头靴。还有虎头薄底靴。
第十九页,共40页。
4、 打鞋、鱼麟洒: 矮腰口,布面,绣有蓝、白或黄、白条斜线色道,鞋跟处缝合绸条。武将,兵将翻打穿用,如镶有虎头及绣虎毛图案为大马童穿。洒鞋鱼型鞋有鱼麟纹,黑白图线纹路也叫鱼麟洒。
第二十页,共40页。
5、 登云履、云头履僧鞋;矮腰、底较厚,大约2寸,前脸镶饰凸起双云套头缀回云勾纹图案,为剧中仙官道家、侠客知识分子一类人穿。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6、 福字履:
矮腰,底高近八分,
前脸正中镶福字、古钱、万字等图案,为年轻书生、秀才及老翁、老妇、商贾、店主等穿用。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7、薄底靴
半高腰,反绱皮革薄底 ,前脸线码勾纹滚边皮口,鞋尖精缝小头。有花素两种。
武生、武旦、
京剧艺术赏析``(服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