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z.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
摘要: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长期的艺术实践,使得线条形式变得极为丰实,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传统中国画以笔墨精致,形神兼备为上。于是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就?画品?中提出“六法论〞观点: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是对中国绘画提出了六个审美标准和创作高度。其中的骨法用笔成为历代画家绘画的最根本要求。骨法用笔即以线造型,用线条来表达物象,线条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理论的高度,线条逐渐开展变化成为具有丰富涵的艺术形式,以意用笔,笔到意到,笔落形出神现。唐代著名理论家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这种先“立意〞后“归乎用笔〞正是骨法用笔的表达。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表达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石鲁先生说“线化为笔,以立形质、以传神情、以抒气韵,线虽简,然以其抑扬顿挫之变而化众美。〞画家们依据自己对物象的理解和感受,运用不同的线条形式来作画,使得线条异常丰实:有的刚正挺拔,有的婀娜多姿,有的豪放不羁,有的纤细柔媚,线条是作者造型的手段,又是传情的工具,更是作者情感的渲泄、感受的喷发。
< 二 > 十八描、
经过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线条逐渐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在明代嘉靖年间,邹德中总结了前人的丰富经历,对线条作了具体的划分和疏理,将其归纳为十八种描法,有行云流水描,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枯柴描等⋯⋯世人称“十八描〞。按线形特征分类。
一、实起实收类。用笔起收均须意到笔到。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
二、实起虚收类〔虚起实收〕。虚起或虚收时用笔须意到笔不到。钉头鼠尾描,枯柴描。
三、虚起虚收类。用笔起收均须意到笔不到。行云流水描。
四、其他描法。折芦描。
1、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无丝毫柔弱之迹为合。属于实起实收类,用笔均须意到笔到。比琴弦描粗一些,线条均匀,多为直线,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须刚中带柔。用以表现挺劲的物象,如金属制品,剑麻叶,松针等。
-
z.
2、钉头鼠尾描:画有大兰叶,小兰叶两种。皴法如写兰叶法。属于实起虚收类或虚起实收类,虚起虚收时须意到笔不到。像钉子的头,老鼠的尾,生动。常用来表现对生的叶筋等。
3、行云流水描:用笔如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不滞,属于虚起虚收类。
4、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南宋) ?六祖劈竹图?用之
这些描法各不一样,如高古游丝描用笔圆润,轻柔秀劲,有古逸之气,东晋顾恺之长于此法;铁线描笔力粗细匀劲,富有弹性,元永乐宫壁画出于此法。这些线条用笔有轻、重、缓、疾;用线有粗、细、柔、刚;用墨有浓、淡、干、枯之变化。“这种线之强弱、方圆、长短,既可表达客观物象形之骨筋肉血,又可因其律动而生节奏旋律,表现刚柔、妩媚、雄健、飘逸之美感、音乐感。〞(石鲁)十八描是前人不断探索而得到的,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但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开展变化,艺术的推出新,艺术家们亦会创造出新的适应时代需求的

浅谈中国画的线条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232 KB
  • 时间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