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流苏得了名份,柳原也甘愿担起了责任。斗争让人变得真实。死亡下,突然感觉瞬间的改变即是烟消云散、阴阳相隔,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因为生死只在顷刻,金钱、权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只有身边尚存气息的他(她)。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终一刻也还是醒悟的,“现在你可该信任了:‘死生契阔’,我们自己哪做得了主?……”一个擅长低头的女人,或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劳累和放纵之余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最终只是一个女人。
:“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后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个人仿佛有了两个身体,也就蒙了双重危急。一颗子弹打不中她,还许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残废了,她的境况更是不可思议。她若是受了伤,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个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在这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两个人之间那一丝丝的温情,在一瞬间,让时间成为永恒。这一刻交织的情感该是华蜜存在的道理吧。假如这可以叫做为爱情,那么就算是吧。可我更觉得这是一种悲凉。假如没有斗争,两人将依旧活在自己背负的壳中渐渐前行,谁也不会为对方付出真心。他们会按自定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看似丰富,却是苍白悲伤。
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方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个大变故变更了一切,但假如是为了成就这样一段恋情,代价未免太大了,而且这样的偶然性几近为零。
这样的爱情,或许只能童话中存在。
一个有着圆满结局但透着悲凉的成人童话,体会生存于人世的艰辛和命运的荒谬无常。
倾城之恋六年级阅读心得3
“倾城之恋”是一个浪漫而又温文尔雅的名字,情节好听而又近人情。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除了《倾城之恋》以外,都是悲剧的结尾。在我看来,《倾城之恋》虽是成全了白、柳的一段姻缘,但实则以世俗的表象虚掩了真正的悲凉,更加比悲剧更像悲剧。
笙箫一般吹奏出流苏与柳原之间的浪漫往事,阐述了二人心中蕴出的朦胧的爱情观,一段生动曲折的传奇经验使流苏从一个封建腐旧的家庭迈向了上层生活的台阶,就在二人的爱情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爱玲将笔锋用力一转,划破了纸页上写满了二人的故事,香港一战,人们全然忘却了那些所谓“浪漫”的往事,这犀利的一笔甩出了点滴墨水,见到窗棂上,浸破了那照旧上演着朦胧剧情的窗户纸,这薄薄的一层纸絮后,人们看到的是一对自私的情人沉溺于爱情而不顾国家安危,香港的沦陷,使流苏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爱情”、富贵、身份,但并没有使她的人格得到升华,她照旧是她,尽管她认为她已是社会的上层人物,但她的思想照旧流转那个别了一把生了铜锈的锁的腐旧屋舍内,她并没有走出来。她静静地燃起一息烛光,墙上的影子照旧是柳原的,她梦寐以求的那个男人,她最终得到了,虽然是被香港战乱影响后变更的柳原,但付出的代价,却是倾国倾城。
倾城之恋六年级阅读心得五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