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村镇年鉴一、概况【概况】亢村镇位于获嘉县城南 17 公里处,地处获嘉、新乡、原阳三县交界地带。全镇总面积 56 平方公里, 辖 23 个行政村, 195 个村民小组,人口 万人,其中镇区人口 万。亢村镇东距新乡市 20 公里,南距 107 国道 4 公里,京广铁路横贯东西,省级干线公路汲詹、薄口公路交汇贯通。其中薄口公路开通了郑州至南太行山各大旅游景点的最短最快直通路线。全镇 23 个村民委员会, 行政村有: 亢北、亢南、亢西、小王庄、小毛庄、西刘、东刘、国寺、郭堤、山头王、李道堤、牛屯、丰乐屯、王朋庄、王官营、王贵楼、吴厂、夹河、府庄、红荆咀、大毛庄、贺庄、新城。其中有汉族、回族、满族、苗族、布依族。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据县志载: 因孔子弟子陈亢病卒于此而得名。明朝时在此设置驿站, 故又名亢村驿。清同治年间, 废驿改镇称亢村镇。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设立区、乡人民政府。 1986 年, 经省政府批准, 撤乡建镇。曾被省里命名为“中州名镇”、“中西部合作示范区”、“乡镇企业示范区”;被新乡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文明乡镇等荣誉称号。镇内现存有明嘉靖皇帝南巡渡河时武英殿大学士夏言的《夏言渡河词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墓; 元将万户侯郭明善墓地和石碑,都已被明确为文物保护区。引黄人民胜利渠横贯东西, 三灌四排分布南北, 镇区水利条件优越,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 其中水稻面积 万亩,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田成方,林成网, 路相通, 渠相连, 旱能浇, 涝能排”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已经形成。亢村镇 2000 年被确定为市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后,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强, 镇区店铺林立、商贸繁荣, 拥有商业企业 300 多家, 形成 3 个专业市场, 镇区商品交易活跃,居民购销方便。亢村镇现有工业企业 139 家,限额企业 13 家。已逐步形成了以机械制造、阀门加工、供热设备、风力发电为支柱的四大产业。亢村阀门生产加工起步较早, 在七、八十年代是支柱产业,曾有“阀门之乡”的美誉。 1993 年,亢村镇建设成立了占地 200 余亩的阀门工业城, 目前亢村镇有阀门生产企业 60 余家,主要产品包括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隔膜阀、排污阀、减压阀、调节阀、安全阀等十大系列 300 多个品种,在全国 50 多个城市设有销售网点 100 多个,阀门经纪人队伍达 1000 余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全镇有宇通阀门、珑燕阀门、豫新阀门等年产值在 300 万元以上的有 8 家。 2004 年市委批建了亢村产业集聚区,初步规划建设面积 7 平方公里, 其中工业区 4 平方公里,截止 2010 年,产业集聚区新入驻千万元企业项目 17 家,崛起了以河南宏达数控机械有限公司、谢人安防门帘有限公司、新封热力有限公司、宝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祥药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新兴企业,成为全镇经济大发展的助推器。 2010 年,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总投资 15 亿元、占地 500 亩的国红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组项目落户亢村,改变了全镇没有大项目的历史。二、组织建设【组织建设】通过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讲、树、促”、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到教育活动,使全镇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和公仆意识明显增强, 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经济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的标准要求, 亢西村、东刘村、夹河等 7 个村先后投资 50 多万元整修村室建设,亢南村3 名非公企业主党员自发组织成立了“子亢”教育基金协会, 全镇已有 6 个村先后成立了党员活动基金会, 由党员捐资, 用睦救助贫困人员和弱势群体。强化党委自身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坚持中心组周一集中学习和机关干部周五集中学习制度,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楼村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县纪委、县检察院领导和先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代表等典型人物来我镇作专题报告等形式, 激励党员干部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爱岗敬业的工作激情。全镇干部廉洁从政意识, 依法办事能力有效提升,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三、现代农业【现代农业】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科技为先导,调整种植结构, 改革种植模式, 强化服务功能, 增加农业投入”等一系列措施, 使各种农作物取得全面丰收。 2010 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全镇农业合作社达 17 家, 新乡市天行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北京林科院引进优质果树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350 亩。以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疑难解答等形式共举办农业技术培训 95 次,受训群众 万人次,科学规划万亩高产示范方 5 个,推广新农药面积 万亩, 测土
亢村年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