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方向落实改革理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解读
为更好地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满足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2007年4月,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修订组。修订组通过对调研数据和各方意见与建议的严肃认真的研究分析,于2008年底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后又根据中央和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文件,在不断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定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
一、修订工作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
《标准(2011年版)》积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精神,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其中。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内容,合理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08年北京奥运会、科学发展观等内容,使历史课程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以增强学生对国情的了解和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感。
。
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系统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此次修订工作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
《标准(2011年版)》充分考虑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总之,《标准(2011年版)》更加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加明确改革方向,在课程体例方面做了较大调整,对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二、坚持并完善基本理念与改革方向。
《标准(2011年版)》在认真总结《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坚持新课程的理念与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强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理念《标准(2011年版)》坚持、发展和完善这些基本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体验和认识,注重教学信息的多重传递和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具有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使教师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成为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三维目标”的整合。
《标准(2011年版)》完全认同并尊重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从“三维目标”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进一步强调学生在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同时,养成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情感与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从而更加突出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中、大学历史课程的整体构建与衔接,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如何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历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与构建并使不同时段的课程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断裂、脱节与错位,一直是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从教者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在
坚持改革方向 落实改革理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