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评记录]观沧海_语文_初中_薄尊娥_3705030003.doc观评记录听课人员点评摘录: 一、朗读朱君华: 1、朗读诗歌的关键是读出“情感”,“入境”和“节奏”两点既是要求, 更是朗读指导。 2 、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情感二、唱读王月红: 3、本诗是一首乐府诗, 在古代乐府是和乐而歌的。设计此环节, 既使学生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府”这一诗歌体裁, 又因形式活泼, 贴近学生生活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品读杨其凯: 4、在“朗读”基础上“品读”, 由浅到深, 品味诗之妙, 人之志。前三个问题紧紧扣住是个赏析的关键“志向”来赏析关键词、诗歌的想象与联想、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虽是以问题形式出现, 实际意图是在学生回答之后, 引导学生归纳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而最后一问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练习环节,所谓从“一般”到“个别”。四、说读李成娥 5 、在“品读”的基础上“说读”,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山东省自 06 年就在语文学科进行“个性化阅读”课题研究, 6、学习诗歌的终极目标就是理解成诵。而将诗歌想象成一幅幅美丽雄壮的画面, 不仅是进入诗境的要求,也时长久记忆的保证。 7 、将这一首诗歌与我国的优秀诗歌传统联系起来,从“这一篇”上升到“这一类”,从局部到整体,拓宽学生知识面。五、总体效果王立桥: 优点: 1 、预习充分,课文的背景及作者的介绍都准备充分,课堂活跃和谐; 2 、授课思路设计新颖清晰, “读”贯穿始终,且指导到位,形式多样; 3 、诗歌赏析层层推进,注意了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的运用,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特别是将这一首诗歌与我国的优秀诗歌传统联系起来,从“这一篇”上升到“这一类”, 加深了教学的深度和厚度。不足: 作为一首几十字的古诗, 课堂环节还是有些多,建议再合并精炼。
[观评记录]观沧海_语文_初中_薄尊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