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设想:
《声声慢》选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鉴赏唐诗宋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我要认真引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中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诵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一剪梅·月满西楼》
二、学生课前演讲
李清照简介、背诵《一剪梅》、从整体情感、具体诗句、炼字三方面赏析《一剪梅》。
三、课件导入
1、评价李清照的对联: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 堪叹婕妤金石录中寄深情
2、展示李前期词两首:《如梦令》、《点绛唇》,使学生明确李前后期词作风格之异
四、整体感知
1、听《声声慢》音乐及朗读示范,用一个字概括自己内心的感受。(愁)
2、词人写愁从何而入?
生1:从“乍暖还寒时候”入,这是环境的渲染
生2: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入,联系词人身世,想要寻回失去的东西,“冷冷清清”是环境,“凄凄惨惨戚戚”是情绪。
生3:从酒而入,举杯销愁,愁更愁。
师:同意第二位同学的看法,但解释稍有不同。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
课件展示:
寻寻觅觅 若有所失,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 处境冷清,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 沉痛凄厉
奠定下了全诗悲苦愁绝的基调
3、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请女同学一起来朗读全词。
(板书:情感在意象中的流动)
师:读得很好,有意识的去体现词中的“愁”情,那么词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呢?
生: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风
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句写的意象有哪些?
生:梧桐和细雨
师:“黄昏”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说明细雨一直下到黄昏
师:所以“黄昏”是形容细雨的,附属于细雨的意象,并不是单独的意象。
4、这些意象是怎么表现“愁”情的?(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讨论,把讨论落实到位,中间参与三组学生的讨论)
生:淡酒,并不是酒淡而是心情太低落才显得酒淡。
生:晚风,傍晚时分的风更凄冷,更符合词人的心情。
师:在我们听的歌曲中,这一句是“怎敌他晓来风急”,请同学们思考,“晓”、“晚”哪一个更符合词的意境?
生:“晚”更符合。晚风更冷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词的下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是说,词人独自坐在窗前,天总也黑不下来,时间过得太慢太慢了。那么,“晓风”和
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