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指标体系
及训练形式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将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心理素质。如,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立学习,独立考虑,方法、原那么,以便为基层学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进步教育效益。
㈢研究时间2000。9──2002。9
㈣研究对象 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1─5年级
㈤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法,总结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制定了以下心理安康教育指导体系和相应的训练形式.
㈠指标体系
1、学习心理
加涅认为,学习心理是学生的倾向和才能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要保持一定的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这就是说能促进儿童心理安康开展的教育必然是
“当给予儿童的作为对他们个人具有意义,而且能用他们清楚理解的语言加以描绘时,他们就常常可以通过自我发现来解决难题。”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和小学儿童学习心理开展相适应的心理安康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一)
2、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是指儿童在学忆和思维等认识活动。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构造处于详细运算阶段,其思维出现守恒且表现出“多维思维”、“可塑思维”、“详细逻辑思维"向“形式运算”的开展趋势。心理安康的教育教学必须和儿童相应的认知阶段相匹配.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和小学儿童认知心理开展相适应的心理安康教育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二)
3、人际心理
人际心理指人们在社会中交互作用下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小学儿童的人际心理开展包括学会参和复杂的团体活动,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断加深,依恋对象的不断扩大和逐渐开展自我评价、增加责任感、,使其人际才能不断进步。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和小学儿童心理开展相一致的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三)
4、品德心理
品德心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品德心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小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开展包括道德观念的逐渐形成和道德评价才能的不断开展;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开展既指道德情感的形成由直觉的道德情感向形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的开展,又包括道德情感的内容(公正感、责任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等)的开展;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开展包括道德动机的开展、道德行为方式的开展、,制定相应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针对各年龄阶段小学儿童的品德心理开展的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四)
5、情感心理
、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承受教育的同时,,学习和教育可以促进情感的开展,另一方面,小学儿童情感可以制约和影响其认知活动。情感对小学儿童具有启智等功能。心理安康的情感教育教学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意儿童的理智感和责任感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培养儿童适度的焦虑唤醒程度,抑制过高或过低的焦虑,以到达自觉调正情绪的最终教育目的。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适宜小学儿童各年级所用的情感心理开展的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五)
6、自我心理
自我心理也称自我意识,是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机体状态、外部行为、人我关系、,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方面共同组成。小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其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的判断和评价;小学生自我体验是指其对自己的愉快、愤怒、自尊、羞耻等情感的主观体验;小学生自我控制是指其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心理安康的自我意识教育教学旨在不断进步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才能和程度。
本研究的结果形成了教育、引导小学儿童自我心理开展的心理安康教育的内容和教学要求。(见附录七)
7、个性心理
个性也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影响其行为并使之和别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在小学儿童的教育中所涉及的个性心理,更多地倾向于对性格的塑造(即指小学生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小学儿童的性格包括外部行为表现为忠实、坦率、勤劳、谦虚、自私、狡诈、懒散、自满等的态度特征;目的性、纪律性、主动性、坚持性、英勇果断等的意志特征;热情冷谈、稳定波动、愉快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rozn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