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
各章节名词解释汇总
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但视力、运动能力则不受影响。
28、精神分裂症:是一组以思维、情感、行为之间不协调,精神活动与现实脱离为主要特征的最常见的一类精神病。
29、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30、折返〔reentry〕: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沿另一环形通路折返,再次兴奋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
31、心力衰竭〔HF〕: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3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力衰竭时通常伴有体循环和〔或〕肺循环的被动性充血,故称。
33、正性肌力作用:一种直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
34、血脂: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包括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又分为胆固醇酯〔CE〕和游离胆固醇〔FC〕,二者相加为总胆固醇〔TC〕。
35、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引起的心肌急剧的短暂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向左上肢放散。
36、化学治疗〔chemotheraphy〕: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化学治疗。
37、抗微生物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38、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
39、化疗指数〔CI〕:是评价化学治疗药物有效性与平安性的指标,常以化疗药物的半数动物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半数有效量〔ED50〕之比来表示:LD50/ED50,或者用LD5/ED95。
40、抗生素后效应〔PAE〕: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的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这种效应。
41、首次接触效应:是指抗菌药物在初次接触细菌时有强大的抗菌效应,再度接触时不再出现该强大效应,或连续与细菌接触后抗菌效应不在明显增强,需要间隔相当时间后,才会再起作用。
42、穿插耐药性:病原体对*种药物耐药后,对于构造近似或作用性质一样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
43、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P391,长期口服或注射使用广谱抗生素时,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乘机大量繁殖,由原来的劣势菌群变为优势菌群,造成新的感染,称作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
44、灰婴综合征〔gray syndrome〕:早产儿和新生儿肝脏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肾排泄功能不完善,对氯霉素解毒能力差;药物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表现为循环衰竭、呼吸衰竭、进展性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和发绀,故称灰婴综合征。
45、光敏反响〔光毒性〕:在紫外线激发下,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激活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引起皮肤炎症。表现为光照部位的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严重者出现皮肤糜烂、脱落。
计算:
弱酸性药物,在碱性中易解离
弱碱性药物,在算性中易解离
HA↔H++A-
BH+↔H++B
❤胆碱能受体分布及其效应
N-R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效应
中枢β受体:冲动时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多数β受体阻断药不能阻断β3受体。
胆碱能神经兴奋〔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
传出神经药分类归纳
-
. z
各章节主要药品汇总
6胆碱受体冲动药
乙酰胆碱〔Ach,M胆碱受体冲动药〕
药理作用:M样作用〔剂量小〕
抑制循环〔舒血管、负性心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负性传导作用、缩短心房不应期〕
兴奋平滑肌
瞳孔缩小
腺体分泌增加
N样作用〔剂量稍大〕神经节兴奋、骨骼肌兴奋
中枢作用少
临床应用:作用广泛,选择性差,无临床实用价值,不作用药,但作为药理学研究工具药
M胆碱受体冲动药:
醋甲胆碱
药理作用:M样作用,无N样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明显
临床应用:口腔黏膜枯燥症,偶用于支气管高敏性的诊断
禁 忌症: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缺血和胃溃疡
卡巴胆碱
临床应用:青光眼治疗,对膀胱、肠道作用明显
禁 忌症:支气管哮喘、冠状动脉缺血和胃溃疡
贝胆碱
药理作用:兴奋胃肠道和泌尿
药理学复习归纳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