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李世愉清代编录《天一阁书目》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李世愉清代编录《天一阁书目》考
龙的传人 李世愉:清代编录《天一阁书目》考(2011-05-14 14:07:48)
转载▼标签:
文化
分类: 图书收藏、藏书楼(家)、书院
有关天一阁书目的研究考证。自民定两金川战图》十二幅。这两次恩赐。显然不是奖赏范氏进书,而是借天一阁传扬清廷武功盛名。
因献书、赐书。天一阁蜚声远扬,范家对藏书情况势必进行一番清点,前列《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当出自此次清点之后。该藏书目录。系罗振玉据抄本收入《玉简斋丛书》。书目不分卷,亦不分类,仅按橱登录书名、册数,不记撰人、卷数、版本。书橱编号用千字文。共有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等三十二橱。宇、寒、来、成、阳等字号橱内贮《古今图书集成》,其余书橱存书共四千七百一十二册。14从书目中著录了《古今图书集成》,即可断定,此藏书目录成于乾隆三十九年赐书之后。卷末有“嘉庆壬戌岁六月二十日客寓金阊录”十五字,据此则应在嘉庆壬戌七年,1802之前编录。从目录中无赐《平定回部得胜图》和《平定两金川战图》,似应成于乾隆四十四年六月之前。但因该目不录地理书以及医书、登科录、乡试录等,不为完目,因此尚不能仅以未收两图而断定其成书必在乾隆四十四年之前,从其仅以橱号编目来看,属范氏清点藏书的记录又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只是范氏清点书目的一部分。
如果说《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只是范氏清点藏书的一份清单的话,那么紧接着范氏后人便推出了最为详明的天一阁书目。



《清代书目提要》有关范氏后人所编《天一阁书目》的著录,作如下介绍:
范懋柱约1718一1788,字汉衡,明范钦八世孙。“嘉庆中,浙江巡抚阮元屡至天一阁观书,因见金石拓本已编目,遂命范氏后人登阁分橱写编之。后阮元又与道台陈廷杰谈及,遂嘱府学教授汪本负责校刻。本目前有阮元序记之甚详”。
书目“首列御赐书、御题书、御赐图、进呈书。御赐书一种,系修《四库全书》时,乾隆帝因范氏进呈书多而赐的《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御题书二种,是乾隆帝题于进呈书上发还的,一为《周易要义》,目下录御题五言古风一首,一为《意林》,目后有御制七绝三首。御赐图自《平定回部得胜图》至《平定两金川战图》共二十八幅,进呈书六百二种,只列书名、卷册数,其中有二老阁进呈书四十四种.挑取备用进呈书五十种”。
“书前有黄宗羲撰《天一阁藏书记》。《碑目》系乾隆五十二年1787范懋敏编,钱大昕鉴定。录周至元碑拓七百二十余种”。
其分类,经部九类.二百二十六种;史部十五类,一千二百七十六种;子部十四类,一千零十一种;集部六类.附补遗、范氏著作,八百八十种。15
从《清代书目提要》著录范懋柱撰、陈廷杰刊《天一阁书目》四卷附碑目一卷的内容考察,与其著录阮元、范邦甸等编《天一阁书目》十卷《补遗》一卷附《天一阁书目》一卷的扬州阮氏文选楼刊本,应是同一刊本。
让我们先来翻检一下阮氏文选楼刊本。其书前有阮元嘉庆十三年1808冬至日序——《宁波范氏天一阁书目序》。书序称:“余自督学至今,数至阁中翻所藏书。其金石拓本,当钱辛楣先生修《鄞县志》时即编之为目,惜书目未编。余于嘉庆八、九年间,命范氏后人登阁分橱写编之,成目录一十卷。十三年秋。以督水师复来宁波。与宁绍台道陈君廷杰言及之。陈君请观其目,遂嘱府学汪教授本校其书目,金石目并刻之。刻既成,请序焉。”又云:“刻目录既成。即以板畀其后人庋阁下,甚盛举也。”序末还有一句:“又黄梨洲先生有《天一阁藏书记》。亦录而刻之于卷首。”
在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之后,为“圣谕”,署“浙江巡抚臣阮元敬刊,宁波府鄞县学廪膳生员臣范懋柱恭录”。所录有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上谕、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谕、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上谕、三十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上谕、三十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上谕及藏书总目。御赐书一种一万卷、御题书二种十五卷、御赐图二种二十八幅、进呈书六百九十六种。在“进呈书”书目前,署“宁波府鄞县附学生员臣范邦甸恭录”。以上为卷一之一,卷一之二为经部。卷二之一、之二为史部。卷三之一、之二为子部。卷四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为集部。集部之后为补遗,补遗之后为范氏著作。再后,为乾隆五十二年钱大听序,接着是《天一阁碑目》,署“司马公八世孙懋敏苇舟编次男与龄、遐龄校字,嘉定钱大昕竹汀鉴定”。
仔细翻检了阮氏文选楼嘉庆十三年刊本《天一阁书目》,并认真读过了阮元的书序之后,问题一下子都清楚了。
关于署名问题,署“范懋柱撰”者,一是根据“圣谕”部分的署名“范懋柱恭录”而来,二是天一阁献书以范懋柱名见知于朝野。至于署“阮元、范邦甸等编”者。是因为“进呈书”部分的署名为“范邦甸恭录”,《清史稿·艺文志》署以“汪

李世愉清代编录《天一阁书目》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司棋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2-01-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