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歌鉴赏技巧.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技巧
主讲人:高权
一、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就是社会意象。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思乡,怀人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怀人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清高人格的写照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如陶渊明的《饮酒》、黄巢的《菊花》。
——高洁人格的写照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杜宇(即望帝)因被蜀王胁迫让位给他的臣子,之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如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又叫杨花,漂泊之意,离愁别绪之情
隋代民歌《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再如郑谷《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6. 松——傲霜斗雪,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如毛泽东的《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
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
峰。”陈毅的《咏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
洁,待到雪化时。”
——爱的象征
由于“莲”与“怜”音同,故借以表达爱情。如“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西洲曲》)
——凄凉悲伤
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以
雨打梧桐叶写尽愁思。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9. 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
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
义词。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
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再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
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
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0. 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传书信使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
情和羁旅伤感,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如“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依依惜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
依惜别的深情。汉代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
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
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
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
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再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红
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
维的《相思子》。
二、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
——孤独与忧愁
芭蕉和梧桐意象的意蕴差不多,常常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
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
梦三更后。”(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凄切之声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
然泪下。胡笳的作用

诗歌鉴赏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