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QS 9000
质量系统评鉴
问题
评审摘记
质量政策
供货商的管理阶层在执行责任方面是否已明确并明文规定其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质量政策与组织的目标、期析是否考虑所有的管制特性?<.5>
是否致力于改善制程,以做到预防不良甚于找出不良?<.5>
**
是否于制程,设施,仪器,工模具与间题解决过程中,使用适当的错误防止方法论?<.6>
*
是否对所供应产品的系统,子系统,组件与物料等各层次适当地制定管制计划?<.7>
*
管制计划是否包含QS-9000附录J管制计划表格的所有信息?<.7>
6 / 36
*
管制计划是否包含三个阶段:原型样品和量产前和量产作为客户的要求<.7>
**
当下列任何一项情况开发生时,管制计划是否进行检讨更新:
产品或制程变更时,制程不稳定或能力不足时,检验方法或频率等被变更<.7>
PPAP产品核准程序
*
供货商是否完全符合PPAP手册里规定的所有要求?<.1>
*
供货商是否对分包商导入单一零件核准程序?
<.2>
*
供货商是否负责验证工程变更被适当的确认?
<.3>
持续改善
**
是否有证据显示为所有顾客持续不断地改善质量,服务与价格?<.1>
持续改善是否拓展至那些管制特性中具较高优先的产品特性?<.1>
制程显示相当稳定且制程能力合乎要求时,供货商是否研拟具体优先的持续改善计划?<.1>
*
供货商是否明确定出对质量和生产力改进的机会,并执行适当的改进计划?<.2>
供货商是否展示具有衡量和方法论的知识,并加以适当应用之?<.3>
设施与工模具管理
是否采用跨功能小组并结合先期产品质量流程的做法,以制定制程,设施与设备计划?<.1>
**
工厂布置是否将物料程和流程与搬运程减到最小,以促进同步的物料流程,且将工厂空间的使用附加价值提升到最大?<.1>
是否制定和评估目前作业和制程有效性的方法,并考虑下列因素:总体工作计划,适当的自动化,人体工学和人性因素,作业量和生产线的平衡,储存和库存量的多寡与增加工作容?<.1>
*
供货商是否制订和执行一套工具管理的制度容包括:保养和修理的设施和人员,储存和修复,设定条件
6 / 36
,与损耗件工具有汰换计划,工模具修改包括工模具设计文件?<.2>
是否具备适当的技术资源,以从事工模具和量具之设计,制造和全盘的尺寸检查?<>
*
如果工模具的这方面工作系属外包者,是否有一套追踪和跟催这些工作的系统?<.2>
有无任何额外的供货商质量系统要求,经证实已在现场实施
合约审查
问题
评审摘记
审查
供货商是否有审查标单?合约或订单以确保这些要被理解和接受的,且任何不清楚或相异的要求均已获得解决了?<>
*
客户特殊的合约要求,包括QS9000第二节涉与功能和充分达成?<>
合约变更
*
有无明定合约变更与传达组织相关功能部之方式?<>
记录
**
合约审查的记录是否被保存?<>
7 / 36
有无任何额外的供货商质量系统要求,经证实已在现场实施
设计管制
问题
评审摘记
概述
是否有一套流程将先前设计项目所获得的信息展开至目前或未来类似性质的项目?<.1>
设计与开发规划
*
是否对每一项设计与开发活动拟订计划,并界定其执行责任?<>
计划是否随设计的进展加以更新?<>
*
设计开发各项作业人员是否具备所需技能并提供适切的资源?<>
组织与技术之联系接口
设计过程中提供输入的不同群组间其组织与技术的接口是否予以界定,并将必要的信息书面化,互相传递与定期检讨?<>
8 / 36
设计输入
*
供货商是否鉴定,书面记载与产品有关的各项设计输入需求,含适用法规要求,并审核其选用的适切性?<>
凡不完备,混淆不清或相互扺触之需求事项是否与提出需求者共同加以解决?<>
**
如果顾客不声明免除的话,是否具备:
适当的资源和设施,以利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工程和分析
如果这些工作由分包商承担时,应提供技术指导.
CAD/CAE系统应能
QS9000QSA质量系统评鉴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