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7
中国书法各种字体介绍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大体可分为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今草>等五种。
篆书
〔1〕介绍
中国先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农、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2〕代表人物
4 / 17
代表人物:蔡邕 ,"八分"高手,书有《熹平石经》。
〔3〕作品鉴赏
集中表现于流传至今的汉代碑版之上。《汉和阳令全碑》〔公元185年〕立。现藏于碑林。 汉《乙瑛碑》 金农的隶楷《千字文册》
楷书
〔1〕介绍
6 / 17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壁画,结构上更趋严整。如《医简》、《居延汉简》等。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至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自汉之际产生笔画至三国楷书成型,两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勃兴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北朝书法的勃兴是楷书兴旺的标志。其质朴雄强的艺术风格。与南方的秀丽典雅。双峰对峙。楷书鼎盛时期限在盛唐承隋楷风格之变。各书家各显其个性体貌。中唐颜真卿以雄风创新;晚唐柳公权以"柳骨"相媲美于"颜筋"。凡此三变。形成唐楷之大貌。五代、宋、元、明、清是楷书式微期。书家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未能突破晋唐楷书已有的格局。楷书的审美表现性和抒情性均不与行草书。
〔2〕代表人物
楷书的大家林立,像王羲之、王献之、欧、颜、柳、等。
A、"书圣"-- 王羲之 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B、欧阳询--欧体 生于南朝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孟頫〕体并驾齐驱。C、柳公权--柳体 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懿宗咸通六年〔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耀县〕人。唐代著名楷书家。D、颜真卿--颜体
6 / 17
颜真卿〔709~785〕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人,祖籍琅琊〔今〕。书史亦称颜鲁公。为人刚直不阿。唐代书法革新家,为盛唐书法树立一面旗帜。颜真卿自幼学书,又得到旭亲授,并师法蔡邕、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等人,融汇贯通,加以发展,形成独特风格。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人称"颜体"。其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练浑厚之势。E、孟俯--体
8 / 17
孟俯<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构>书,中年学"钟繇与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此外,他还临抚过元的定鼎碑与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3〕作品鉴赏 《兰亭序》摹本《洛神赋》
草书
〔1〕简介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
中国书法各种字体的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