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作用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作用研究.doc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作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RTE )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3 年1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2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82 例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对超声弹性图像进行评分, 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APRI )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结果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相关性而言,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结果与病理活检分期的相关性更高。以 S≥2 期作为肝纤维化诊断标准,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 曲线下面积大于实验室检验结果的面积。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中, 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肝纤维化疾病的无创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关键词】肝纤维化疾病;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病理活检; 实验室检查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 ( 2016 ) 4-0064-02 doi : .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入侵引起的一种炎症感染, 其肝脏逐渐出现纤维化病变,最终发展为肝硬化[1] 。因此,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对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特选取 2013 年1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2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82 例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实验室检验结果相对比, 以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价值, 为肝纤维化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 2013 年1月-2015 年1 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82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病理活检和实验室生化学检验,被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 82 例患者中,男 52 例,女 30 例,年龄 15~ 67 岁,平均( ± )岁。 病理分期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可将慢性肝病的纤维化程度分为 S0~S4 期: S0 期,即肝脏未出现纤维化病变; S1 期,即肝脏汇管区及周围出现局部纤维化病变; S2期, 即肝脏形成纤维间隔, 肝小叶结构基本未被破坏; S3期, 即肝脏形成大量的纤维间隔, 肝小叶的结构被破坏, 尚未出现肝硬化; S4 期,即出现肝硬化[2] 。 检查方法在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前 2d ,对患者的肝功能、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AST ) 、血小板( PLT ), 计算这两项指标的比值, 并计算比值指数( APRI ), APRI= ( AST 检测值/AS T 正常范围上限值) × 100/PLT (× 109/L ), AST 的正常范围上限为 34 IU/ml[3] 。在肝脏穿刺活检后 1d ,对 82 例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仪器为日立公司生产的 HV-900 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为 4~ 12 MHz 。患者保持平卧位, 双臂向上举起。探头扫查部位与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作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