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doc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4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各 20例。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40% ,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的 1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而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并发症。【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心肌梗死;出血风险 DOI : -5547/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狭窄或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闭塞, 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如果及时开通闭塞血管, 可以减少梗死范围。血小板聚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 。所以抗血小板治疗是非常关键的, 既往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双抗治疗的首选是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 目前国际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双抗治疗的首选是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本文通过替格瑞洛对比氯吡格雷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 对比临床疗效和出血风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 201 0年1 月~ 201 5年12 月本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0例, 诊断标准依据《内科学》第7版。将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 各 20 例。氯吡格雷组男 13 例, 女7 例, 平均年龄( 55± 13)岁; 替格瑞洛组男 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 57± 10)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具有可比性。 方法氯吡格雷组入院即刻服用氯吡格雷 600 mg, 服用阿司匹林 300 mg 负荷剂量, 次日服用氯吡格雷 75 mg/ 次, 1 d/ 次, 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 次, 1次/d, 维持治疗。替格瑞洛组入院即刻服用替格瑞洛 180 mg, 服用阿司匹林 300 mg 负荷剂量, 次日服用替格瑞洛 90 mg/ 次, 2次/d, 服用阿司匹林 100 mg/ 次, 1次/d, 维持治疗。 观察指标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 :包括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②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 检验。 P<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40% ( 8/20 ), 显著高于替格瑞洛组的 10% ( 2/2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P= ) 。见表 1 。两组出血均为轻度出血, 经治疗后均治愈。 3 讨论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血管内科常见急危重症, 起病迅速, 如不经有效治疗, 将会导致患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 甚至死亡。而抗血小板药物为治疗的核心药物。以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 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通过选择性地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