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便秘
*
第1页,本讲稿共44页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消化系统一个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正常人排便习惯因人而异,由2-3天1次,到每日2-3次。但粪便并不干燥坚硬和不适感黑变征,为肠黏膜脂褐素沉着,多与长期服用泻药有关。积粪过久可致直肠黏膜痉挛。
*
第18页,本讲稿共44页
结肠黑变征
*
第19页,本讲稿共44页
辅 助 检 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肠腔扩张、粪便存留及气液平面。消化道钡餐可显示钡剂在胃肠道内运行的情况来了解其运动功能状态。钡剂灌肠可发现巨结肠。CT或MRI主要用于肠道有无肿块或狭窄的患者。
*
第20页,本讲稿共44页
乙状结肠冗长
*
第21页,本讲稿共44页
降结肠重复畸形 巨结肠改变
*
第22页,本讲稿共44页
结肠扩张 见气液平
*
第23页,本讲稿共44页
直肠癌致肠腔狭窄
*
第24页,本讲稿共44页
功 能 检 查
适合经上述检查初步诊断为功能性便秘患者:
结肠转运时问(CTT) 为便秘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口服不同形态的不透X线标志胶囊,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必要时)摄腹部平片计算排出率。正常情况下72小时排出率大于90%。根据腹部平片中的骨性标志判断标志物在结肠中的位置。在脊柱右侧,第五腰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定位右半结肠;在脊柱左侧,第五腰椎与骨盆出口连线以上部位的标志物定位左半结肠;上述连线以下部位的标志物则定位于乙状结肠。标志物大部分留在乙状结肠以上者为慢传输型,位于乙直部则为出口梗阻型。
排便造影(BD) 能对直肠肛门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特别是对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慢性便秘常可作出明确诊断。
*
第25页,本讲稿共44页
72h: 0%,
85% above sigmoid
Example 1: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第26页,本讲稿共44页
72h: 0%,
80% below sigmoid
Example 2: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第27页,本讲稿共44页
72h: 15%,
45% above sigmoid
40%below sigmoid
Example 3:
Mixed
constipation
第28页,本讲稿共44页
排便造影
*
第29页,本讲稿共44页
功 能 检 查
肛门直肠测压〔ARM〕 采用灌注或气囊法测定,测定肛门内、外括约肌功能。有助于诊断和评估出口梗阻性便秘,也可用于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种监测手段;
盆底肌电图可显示盆底肌电活动,用于诊断盆底肌功能障碍如盆底痉孪综合征可发现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在模拟排便时异常放电;
球囊逼出试验可将球囊置于受试者直肠壶腹部 ,注入37℃温水50m1,嘱受试者取习惯的排便姿势尽快将气囊排出,正常5min内排出,有助于判断直肠及盆底肌的功能有无异常。
*
第30页,本讲稿共44页
肛门直肠测压导管
*
第31页,本讲稿共44页
肛门直肠测压小气囊导管放置位置
*
第32页,本讲稿共44页
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测压图
*
第33页,本讲稿共44页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慢性便秘患者缺乏确切病因,又无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同时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达3个月连续或不间断出现以下2项或2项以上症状者可诊断为功能性便秘:
排便用力;
粪便成块或硬结;
排便不尽感;
需用手才能帮忙;
每周排便少于3次。
*
第34页,本讲稿共44页
对中年以上的病人,排便习惯一向规律,逐渐发生顽固性便秘时,则必须给以及时和彻底地检查,以便除外结肠癌。
年幼开始就有顽固性便秘时,应想到过长结肠和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可能。
便秘作为症状之一,可见于各种疾病所造成的排便动力的不足。如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造成的恶液质、衰弱、营养不良、腹水、巨大卵巢囊肿的压迫、慢性肺气肿、膈肌麻痹等常可引起腹肌、膈肌、提肛肌以及平滑肌的无力,都有可能引起便秘。脊髓及马尾部损伤常造成排便反射障碍。肛裂、痔、肛周的炎症等引起肛门括约肌的痉挛以及肛门疤痕性狭窄等,均可引起便秘。至于铅、砷、汞、磷等中毒,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鸦片等药物的使用,各种原因造成的肠腔狭窄等情况,虽然都可发生便秘,但它常掩盖不了原发病的主要表现,因此与习惯性便秘作鉴别常无困难。
*
第35页,本讲稿共44页
治疗:
原则:
以饮食、排便习惯的调节为主,辅以药物治疗,避免滥用泻剂,注意用药个体化。
*
第36页,本讲稿共44页
治
功能性便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