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左手画画右手环保.doc李理:左手画画右手环保 1982 年,李理出生在北京。他自幼酷爱国画, 10 岁举办个人画展, 13 岁出版第一本国画集, 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多次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书画艺术大赛上获奖。曾是捕鸟高手小学三年级时, 老师让大家谈自己的理想。飞行员、科学家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提及最多的,李理却说:“我有三个理想,第一个当农民, 第二个到动物园当饲养员,第三个当个画画的。”理由是“农民可以经常接触自然,在山中来去自由”,“当饲养员可以和动物在一起”。现在, 李理的理想都实现了。他经常穿着迷彩服, 开着越野车, 穿行在群山之中。他如此打扮自己, 可不是为了当一个普通的驴友, 而是要去救助野生动物。李理出生在北京右安门外的中顶村。那时的二环外就是郊区, 到处是农田。李理的童年在野地里撒着欢儿度过, 捉蚂蚱、逮蛐蛐, 逮鸟掏鸟窝, 逮青蛙捞鱼,甚至逮到过一只小狐狸撒欢儿的日子不长久, 村子里来了很多人, 说这块地需要拆迁。于是, 家家都开始盖房。大片的野地、菜园变成房子, 荷塘里填满了垃圾、树林子都被砍掉、小溪里都是渣土, 李理的活动区域也越来越小。等到最后一棵树挂满塑料袋,慢慢枯萎死后,李理突然意识到,生活空间没有了。初做画家时, 李理为了寻找灵感, 一度是村子里的捕鸟高手, 直到偶遇北京市政协委员、环保专家郭耕。 2000 年, 李理去麋鹿苑捕鸟时, 郭耕正拿着小喇叭给小学生讲课,讲环保。“从他那儿我学到了尊重生命,不破坏自然环境。再加上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的墓碑, 很受触动。”李理说, 看到小鸟们在他的手中失去生命时, 他立即顿悟。他觉得最应该做的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而不是依靠自身力量去控制大自然。黑豹男孩护鸟难就在那一年, 李理建起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 主要负责野生动物的巡护、救助、宣传和绘画。不过, 刚建站时, 成员只有李理一人。随着不断的发展,又陆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进来。建站后, 李理和站员们进入十渡、野三坡地区, 研究调查黑鹳。他们从当地老乡那里获取了第一手信息, 知道这里经常有黑鹳出没, 了解到黑鹳是全球濒危物种。从那时起, 李理正式开始把保护黑鹳列为自己的重要项目。“当地老乡对黑鹳有三种叫法, 一种是老鹰鹳, 一种叫乌鹳, 还有一种叫黑鹤。我向老乡们介绍这种猛禽叫黑鹳时,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当时我自费印了很多年画、挂历等宣传品,向大家普及知识。”李理说。但是他们初期遇到的阻力很大。最初, 他们开车到村里进行宣传时, 几名老乡甚至拿着铁锨将他们的车团团围住。村民们辛苦种植的果子都被猛禽吃了,所以不赞成保护这样的猛禽。当地人淳朴但执拗, 不赔钱说什么也不肯让保护站的车进村, 最后, 按照当地每只鸡 30 元的价钱,李理一行人赔了几位老乡数百元钱后才得以脱身。这段不愉快的经历并没影响李理的热情, 反而更坚定了他保护野生黑鹳的决心。从 2000 年开始,李理和队员们就开始监测拒马河流域的野生黑鹳。在他们的守护下, 濒临灭绝的黑鹳数量每年都在递增, 从原来的三四只增长到了现在的 47 只。艰难与危险 2005 年,保护站团队初具规模,但李理却萌生了放弃的念头。“那年冬天, 我们在京冀交界的四北峪村附近做巡护, 山路难走, 不得不徒步前进。当晚的气温是-9℃, 我在帐篷里被冻醒, 起来后发现所有队员都默默围坐在篝火旁,火光中,一张张黑黑、
李理:左手画画右手环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