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超检测胎儿双顶径与产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超检测胎儿双顶径与产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分析.doc超检测胎儿双顶径与产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运用 B 超对胎儿双顶径进行测量, 其数据与实际之间存在的误差。同时分析两组数据间存在误差的原因。方法选取分娩孕妇 48例, 在其分娩前后运用 B 超及实际测量的方式对腹中胎儿的双顶径进行检测, 对两组数据间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在 48例孕妇中, 误差保持在 5 mm 以内的例数为 46 例, 且均为正误差。其余 2 例孕妇所检测的数值与实际测量之间存在的误差为 6 mm 。正、负误差各 1 例。结论运用 B 超检测的方式能够帮助医师及孕妇对胎儿的实际双顶径大小进行较为准确的掌握, 以此推断胎儿的发育情况。B 超检测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检查方法及设备的操作技能, 相关医师在今后的操作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操作技能。【关键词】 B 超;双顶径;误差 DOI : -5547/ 在孕妇分娩前期对胎儿的双顶径值进行检测, 能够帮助医师对胎儿的发育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掌握, 对其体重进行推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便是 B 超检测。为了分析研究运用 B 超对胎儿双顶径进行测量, 其数据与实际之间存在的误差, 本院选取了 2013 年6~9 月收治的分娩孕妇 48 例, 对其进行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本院 2013 年6~9 月收治的 48 例分娩孕妇。孕妇年龄 22~ 33 岁, 平均年龄( ± )岁。孕周 35~ 39 周, 平均孕周( ± )周。 方法在 48 例孕妇分娩前对其运用 B 超进行检查, 对其腹中胎儿的双顶径进行检测, 并记录相关数据。在孕妇分娩后依照所统计数据运用测量器对 48 例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实际双顶径(即新生儿的双侧顶骨隆起间径实际)进行测量, 重复 3 次, 取其平均值, 并做好相关记录。之后对前后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其存在误差。 2 结果 48 例孕妇中, 误差保持在 5 mm 以内的 46例, 且均为正误差。其余 2 例孕妇所检测的胎儿双顶径与实际测量之间存在的误差为 6 mm 。其中, 正误差 1 例, 负误差 1 例。 3 讨论对于胎儿而言, 胎儿的双顶径为其头颅处最宽的径线。胎头自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胎儿的头颅骨在其分娩时能够发生变形, 以此达到适应孕妇骨盆环境的目的。对胎儿的双顶径在分娩前期进行检测, 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价值。当今医学研究中, 随着 B 超技术的普及应用, 运用其对胎儿在宫内的具体状况进行观察极为普遍。对胎儿双顶径进行观察检测更是一种常见现象[1] 。对双顶径值进行测量, 其最终数据的准确性会对临床推断胎儿体重产生不小的影响。在进行双顶径测量时, 其标准平面的显示较为容易, 但是对双侧颅骨板厚度的关注度通常较低, 因此容易造成测量出现误差。在妊娠晚期阶段, 胎儿的颅骨板厚度在通常情况下是较为稳定的, 但双侧颅骨板得内外测量依旧存在差距[2] 。最终导致 B 超双顶径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测量值之间存在些许误差。一般情况下, 运用 B 超进行检测的胎儿双顶径与实际双顶径测量数值相比要略大一些, 也就是两者之间存在正误差。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发现, 在48 例孕妇中, 出现的 1 例负误差是 2

超检测胎儿双顶径与产后实际测量的误差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xydx666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6-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