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习题答案.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 页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与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与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与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与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校的产生是奴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第 5 页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2)政治上,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3)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述西周“六艺”教育的内容与特征。
(1)“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其学科性质分成三大方面:
①礼乐。礼是指周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乐教也是西周官学中的主要科目。当时乐的概念是非常宽泛的,它包括音乐、诗歌、舞蹈等,实际上是各门艺术的总称。
②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
③书数。“书”是指文字,“数”是指计算。
(2)“六艺”教育的特征
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
②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
③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
④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与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第 6 页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
六、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贵族统治力量衰落,无暇顾及教育,官学教育因此衰弱。这在客观上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由于对人才的需求强烈与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使私学的兴起成为可能。
  (2)孔子是私学创办者中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代表,是中国古代办学的典范。私学的兴起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它冲破了西周以来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其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最后,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
(4)总之,私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2、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第 7 页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与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3.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
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习题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485173816
  • 文件大小120 KB
  • 时间2022-01-31